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formation Support Platform
 
            菲律宾正积极推进潜在核电项目的融资策略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私营部门代表及国际专家齐聚马尼拉,共同参与核电基础设施和融资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可行的融资模式,并应对核电融入国家能源结构所面临的监管和技术挑战。 据菲律宾能源部介绍,由能源部牵头的核能计划跨机构委员会(NEP-IAC)倡议举办了此次研讨会,活动于2025年10月20日至24日举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家也出席了会议。菲律宾能源部副部长乔瓦尼·卡洛·巴科多在声明中指出:“作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联合举办的融资研讨会,这标志着菲律宾在探索核电作为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未来可行选择方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他进一步表示,研讨会将助力菲律宾规划出一条兼顾雄心与审慎、创新与责任的发展道路。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在研讨会上强调,尽管存在多种融资模式,但政府的大力参与对于融资结构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同时,该机构还修改了对2050年全球核电容量的预测,指出在高情景下,全球核电容量将大幅增长。美国能源部此前也表示,菲律宾在核电站建设准备方面处于东南亚领先地位,拥有核能部门和经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的路线图。此外,总统费迪南德·“邦邦”·马科斯已签署成立独立机构的命令,负责核能和辐射源的安全使用。核能计划跨机构委员会也于8月启动了对该国现行核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全面审查。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英国塞拉菲尔德场区采用的“乏燃料包壳筒仓操作模拟器”验证了协作与仿真在放射性高危环境中的价值,为未来更多机器人应用铺平道路。 机器人在核退役场所的放射性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处理放射性物质,或在人类难以进入或需严密防护才能进入的危险区域执行任务。然而机器人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完全“免手动”解决方案。有时程序员需遵循严格安全规程进入辐射区,对软件相关流程进行升级或设置新路径。这要求他们穿戴供气防护服,配备双层手套和呼吸器,才能进入作业舱对机器人进行调试。这种操作不仅令人不适、成本高昂,更伴随着潜在风险。 针对这一难题,模拟器作为解决方案出现。这类系统对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高度精确虚拟再现,且处于安全的“沙盒”环境,可无风险测试新配置与运行路径,最终将最优参数传输至机器人控制器。此举能节省机器人升级所需的数日时间,降低操作不适感与辐射照射风险,辅助机器人操作人员培训,并大幅削减人员进入污染区域所需成本。 塞拉菲尔德场区的机器人模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个在塞拉菲尔德应用的此类模拟器是“乏燃料包壳筒仓操作模拟器”(PFCS OpSim),由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与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合作组织(RAICo)联合开发。RAICo由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核退役管理局(NDA)、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曼彻斯特大学以及近期加入的AWE核安全技术公司组成。 该模拟器针对废物容器处理设施(WCHF)而设计,系一个由机器人处理废物容器的混凝土操作间。该设施位于塞拉菲尔德场区的乏燃料包壳筒仓(PFCS)内——这座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遗留废物贮存设施,曾用于存储场区首批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燃料包壳,现已被列为场区优先退役项目。如今该库区是场区内最具危险性的设施之一,亟需清空库存废物以便将其重新封装至安全的现代化贮存系统中。 WCHF厂房内配备一台大型六轴工业机械臂,其工作流程包括:卸除空容器螺栓→将容器送至废物填充处→对完成填充的返回容器进行紧固螺栓操作以便转运。该机械臂还会对容器外壁进行污染检测拭子采样,并将样本存入分析专用收纳箱。 当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时,例如软件修改或更换工具(如拭子夹持器或螺母扳手),工程师或维护人员必须让机器人停止运行,而机器人程序员需穿戴防护装备进行调整。位置调整需借助KUKA智能平板对机器人进行定位,随后逐一对每个位置进行“精调”——由机器人软件记录坐标数据。 升级改造需经过多次测试运行,通常需人工反复介入以优化设置。为确保安全,每次介入都需规划、清场与监控,并配备随时待命的支援团队。 一次典型升级改造需经历10天测试,这种缓慢进程源于厚重防护装备带来的不适——单次作业时长因此受限。此类升级改造可能因设备故障或异常状况触发,在系统性升级改造期间尤为频繁。每次人员入舱都会增加辐射照射或污染风险,同时人为失误可能损毁机械臂或室内设备,而新设备和新配置的试运行更会直接导致作业中断。 PFCS OpSim能够解决其中许多问题。它提供了允许操作人员在虚拟现实的WCHF中可视化机器人的模拟环境。这使得新程序及其他变更在实施到实际设施前,可通过模拟进行测试验证。经验证后,软件更新可通过数字方式传输至机器人。 机器人仿真的优势 虚拟仿真并非完美无缺,仍需要进行部分内部微调。但若一切顺利,这类模拟器带来的效益将相当可观。 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节省时间。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估计,在最佳情况下,需要派遣人类程序员进入作业舱的天数将从10天缩减至2天。这不仅解放了工程师资源,还降低了人员穿戴全套正压防护装备进入作业舱的成本。 风险降低同样至关重要。减少在作业舱内的时间意味着降低危险照射程度。这符合“合理可行的低水平(ALARA)”原则——英国安全准则要求退役场所在合理成本/努力范围内将人员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模拟器还能支持更多实验操作,例如可测试新指令序列以探索机器人性能,像创建工具意外脱落时的抓取复位指令。 这让塞拉菲尔德场区的机器人程序员们兴奋不已,他们期待能花更多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而不用再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进行繁琐的编程操作。 最后,模拟器是培训机器人操作人员的有力工具。由于它在视觉和操作上完全复刻真实工作单元,因此非常适合具备适当资质与经验的人员(SQEP)进行培训与熟悉流程、维护演练及作业前简报。操作人员无需再通过闭路电视进行评估,而是能置身于一个交互式、零风险的环境中,使学习过程更快速、更安全、更精准。 创建废物处理设施模拟器 该项目始于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对UKAEA位于卡勒姆(Culham)的“挑战性环境中的远程应用(RACE)”设施的访问。团队参观了那里用于JET聚变装置的“MASCOT”双臂机械手的虚拟模拟器。 认识到模拟器的潜力后,各方开始探讨为塞拉菲尔德创建类似方案,最终促成了与RAICo的合作项目。这正是成立RAICo的初衷——让成员单位能够共享挑战,携手攻克难题。 为绘制废物处理设施地图,采用激光雷达扫描仪采集了空间内所有物体的精确位置数据。这些数据点与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原始设施设计中的CAD模型一同被传送至RAICo。 RAICo利用这些资料构建了塞拉菲尔德乏燃料包壳筒仓的精确数字孪生模型,完全复现其真实布局。这一成果依托其自主研发的RHOVR三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实现,该平台同时采用以游戏开发闻名的虚幻引擎技术,能够创建高度逼真的三维作业环境。 随后,获取并集成了现成的机器人软硬件模拟器。这是整个项目中最具技术挑战性的环节——相当于在虚拟PFCS环境中完整嵌入了机器人的数字孪生体。 产品完成后,用户可以编程机器人模拟器(如同操作真实机器人一样),并观察虚拟机器人实例在照片级逼真的PFCS虚拟环境中运行该程序。程序员随后能直观评估运行结果——例如机器人是否选择最优路径、新增工具后是否仍能正确执行擦拭废料容器等动作,以及行进过程中是否发生碰撞——之后再将修改应用至真实机器人控制软件。 该模拟器经过六个月的验证,并于2025年3月在坎布里亚郡怀特黑文(Whitehaven)的RAICo1设施进行了预演。 从预演到应用 该预演广受好评,随后可用版本移交至塞拉菲尔德卓越工程中心。这款工具目前仍属新兴技术,现阶段主要实际价值体现在培训领域——操作人员如今能通过虚拟方式零距离接触机器人,而非依赖缺乏可靠深度感知的监控屏幕。它同时也成为向内外利益相关方展示塞拉菲尔德机器人技术实力的有效工具。 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对废物处理机器人进行虚拟编程。与所有安全关键应用一样,此类操作需遵循特定流程。必须对操作序列进行严格测试以确认其适用性。塞拉菲尔德公司还需建立严格的流程与网络安全措施,确保程序能从模拟器(运行于沙箱环境中,与公司IT系统物理隔离)安全传输至机器人。团队对此持乐观态度,预计首套经模拟器验证的程序将于明年投入运行。 塞拉菲尔德模拟器的更广泛潜力 PFCS OpSim是塞拉菲尔德首创,但绝非终章。首批扩展目标包括箱体封装厂(BEP)与封装产品仓库—废物转运路线(EPS-WTR),由机器人在人类难以进入的区域执行废物处理、尺寸缩减、螺栓固定、拭擦作业等精密操作。以BEP为例,部分作业舱的高危环境将完全禁止人员进入,操作人员只能依靠景深有限的摄像反馈实施作业。在此应用模拟器既可实现安全精准的程序调试与故障排除,又能大幅提升培训可及性。 目前已有两台同类机器人在运,一旦BEP投入使用还将新增至少10台,在塞拉菲尔德规模化应用机器人模拟器的前景明朗。更重要的是,NDA下属其他场区面临相似挑战,这项技术有望成为多个场址机器人模拟应用的蓝本。 协作的价值 该模拟器的研发能力得益于RAICo合作汇集的专业知识。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拥有自身场址的专业认知,并长期认可先进数字模拟的价值,但内部缺乏专业的机器人技术与三维可视化能力。 RAICo凭借其在核工程、机器人技术和软件开发领域的综合能力,已研发出解决该问题的工具并积累了专业经验。不过,与塞拉菲尔德公司协作理解现场具体配置与挑战同样至关重要。最终诞生的是一款性能稳定的工具,其交付速度更快、成本效益更高——这对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和纳税人而言是双赢成果。 拉维·丘尼拉尔,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评论道:“与RAICo的合作正在加速实现我们的使命,并为核退役领域的创新树立了新标杆,这一模式可在塞拉菲尔德及NDA旗下其他运营公司推广复制。” 仿真技术并非全新事物,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但在核退役领域,由于新技术应用需遵循严格的安全规程,仿真应用仍属创新尝试。当前项目正打破这一局面,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期待在验证成功后快速推进模拟器的规模化应用。 当然,该项目是塞拉菲尔德场区及NDA旗下更广泛数字化行动的一部分,旨在运用无人机、机器人四足设备、虚拟培训及手套箱自动化等数字工具提升安全性与作业效率。 核设施退役工程极其复杂,必须遵循极高的安全标准。当今的退役场地涉及各类高难度空间中的多样化修复任务——这些空间在设计时均未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机器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显然具备加速实现这一使命的潜力。不存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单一方案——挑战与风险实在过于多元。像塞拉菲尔德这样的场区需要精准采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针对具体挑战逐个击破,每次采用都应使核退役任务更安全高效——从而整体加速进程,降低核退役的风险与成本。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韩国科学部周一宣布,韩国国营原子能研究院(KAERI)已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正式签署了一项核能领域的联合研究协议。此次签约仪式在韩国中部城市大田的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总部举行。 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介绍,此次合作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之上。今年4月,由韩国原子能研究院、现代工程公司和美国核电工程公司MPR组成的财团,已与密苏里大学就下一代密苏里大学研究反应堆(NextGen MURR)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签署的协议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核能研究方面的合作,涵盖学术交流、联合研究以及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朱汉圭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他表示:“大学代表团的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为研究反应堆设计出口后建立可持续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机会。”韩国科学第一副部长具赫蔡也强调了韩国在核能技术领域的进步,他指出:“韩国曾接受美国的核能技术支持,如今已成为华盛顿在开发下一代研究反应堆方面的平等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美国微堆开发商Last Energy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系统(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宣布,计划在位于德克萨斯州Bryan的应用研究与先进技术园区Texas A&M-RELLIS建设微堆试点项目。 该试点项目将采用Last Energy的PWR-5反应堆,这是其更高功率、商用PWR-20设计的缩小版本。这座5 MW反应堆的建设将首先验证安全、低功率临界运行能力,随后在后期阶段展示为电网发电的能力。该项目完全由私人资本资助,预计将于2026年夏季启动试验。 Last Energy于2025年5月将公司总部迁至德克萨斯州Austin,目前已在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RELLIS园区签订了租赁协议,采购全堆芯燃料,与美国能源部(DOE)签署了其他交易协议(OTA),并开始正式提交许可证申请。该公司表示,这一举措将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在营造快速扩展核能创新环境方面的领导地位形成互补。 2025年8月,该项目入选DOE首批11个先进反应堆试点计划项目。该试点计划于2025年6月宣布,旨在加速推进先进反应堆设计的试验进程,这些反应堆将由DOE授权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以外的厂址进行建设。作为美国总统2025年5月签署的能源部核反应堆试验改革行政命令的组成部分,试点计划目标是在2026年7月前,通过能源部授权流程完成至少三座试验堆的建设、运行并实现临界。 Last Energ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 Kugelmass表示,“我们正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合作,共同开启下一个原子能时代。凭借已到位的燃料、RELLIS校区的理想厂址以及DOE正在审批的授权,我们已具备在美国展示标准化、可扩展微堆产品的绝佳条件。”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系统校长Glenn Hegar表示,“这正是我们建设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RELLIS校区时心中所设想的那类项目。它充满魄力、具有前瞻性,并将私营企业的创新与公共研究相结合,以解决当今的能源挑战。我们很自豪能与Last Energy合作,共同塑造核能的未来,更令我们自豪的是这一切正在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RELLIS校区发生。”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系统在德克萨斯州拥有由12所大学组成的网络,每年培养近17万名学生。 2025年2月,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系统与四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商,Kairos Power、Natura Resources、Terrestrial Energy和Aalo Atomics签署协议,将其反应堆引入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RELLIS校区。校方已为这四家公司提供场地用于建设小堆,并已向美国核管会提交早期厂址许可证申请。拟建厂址预计可容纳多座小堆,总发电容量超过1吉瓦。 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系统的这项合作标志着Last Energy在美国的首次反应堆部署。2024年10月,Last Energy宣布计划在英国South Wales已退役的Llynfi燃煤电站厂址建设四座微堆电站。2025年7月,Last Energy表示,在成功通过英国核监管机构对其PWR-20电站设计的初步设计审查后,该项目仍按计划将于2027年12月前获得厂址许可证决定。 Last Energy的电站被称为PWR-20,由几十个模块组成。PWR-20可在24个月内完成制造、运输和组装,其规模可满足私人工业客户的需求。根据其开发模式,Last Energy在客户厂址拥有并运营即插即用电站,绕过了电网升级所要求的长达十年的开发时限。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海事联盟发布全球首部民用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为行业设定初步的统一安全标准,旨在弥合知识鸿沟,推动核能成为航运业零碳未来的可行选项。 商业航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随着该行业设定气候目标并追求零碳未来,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军用舰艇动力来源的核能提供了一种诱人的解决方案。然而迄今为止,民用核动力船舶某些部件的设计安全一直缺乏清晰统一的公开指导文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海事联盟发布的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旨在改变这一现状,为海上核推进装置的安全标准确立标准。 MIT机械工程系William I. Koch讲席教授、MIT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兼MIT海事联盟联合主任Themis Sapsis解释道,“这本手册是推动核能在海事行业应用的关键工具,其目标是为未来几年核能和海事监管研发所需的关键领域提供坚实的初步安全基础,为海事行业核动力推进做好准备。” 基于研究数据和标准,结合民用海上核能运行经验,该手册针对海事核能运行设计效能中的潜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供了独特见解,这一议题在国际和国家层面正日益重要。 MIT机械工程系海军建造与工程项目(2N)研究生、手册作者之一Jose Izurieta表示,“目前现有的核能海事政策已经过时,且往往仅与特定技术(如压水堆)挂钩。随着近期一些协议将民用海事核应用纳入范畴,我希望这本手册能为建立清晰、现代化的商用核动力船舶监管框架奠定基础。” MIT Atlantic Richfield能源研究职业发展教授兼公用事业高管反应堆技术课程主任Koroush Shirvan表示,“目前有30多个国家正在建设或规划其首座反应堆,核能的全球认可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发展势头对于统一核动力船舶及相应港口跨境安全规则至关重要。” 该手册按章节划分,涵盖工程师将面临的核安全与海事安全交叉领域的设计决策,审慎兼顾了技术实践指导与政策考量。 MIT机械工程、船舶建造与工程实践副教授Christopher MacLean指挥官表示,该手册将为核动力商船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标准化指南,这将使整个海事领域,特别是船舶设计师和海洋工程师显著受益。 MacLean表示,“这将有助于加强安全规程、改进风险评估,并确保持续符合国际法规。同时也将促进工程师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总体而言,这将进一步强化核动力海事系统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及公众信任度。” 该手册的主要作者Anthony Valiaveedu和合著者Nat Edmonds,均为MIT数据、系统与社会研究所(IDSS)技术政策硕士项目(TPP)的学生。二人还曾作为共同作者,于2025年早些时候发表论文,就核监管政策的制定提出了系统化建议。 Valiaveedu解释道,“安全与技术必须齐头并进,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所做的是提供一个风险指引流程,为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开启相关讨论。” 合著者Izurieta表示,“最终,我希望这一框架能够用于构建稳固的双边协议,使核动力推进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对行业的影响 美国船级社(AB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J. Wiernicki表示,“船舶设计人员需要信息来源以提升其对反应堆一回路设备的理解和设计能力,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的制定正是弥合这一知识鸿沟的重要举措。正因如此,该文件对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ABS是美国海事行业的分级协会,为所有远洋船舶制定准则并提供安全认证。ABS是麻省理工学院海事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Capital Clean Energy Carriers Corp.、HD Korea Shipbuilding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和Delos Navigation Ltd.也是该联盟的创始成员。创新成员包括Foresight-Group、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P.、新加坡海事研究所和Dorian LPG。 Capital Clean Energy Carriers Corp首席执行官Jerry Kalogiratos表示,“在考虑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时,核动力推进代表了一种潜在解决方案。当务之急仍是审慎调研,并将安全与监管标准置于首位。作为先行者,我们正在探索所有可能性。本手册为开发核动力商船奠定了技术基础。” HD Korea Shipbuilding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高级副总裁Sangmin Park表示,“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标志着连接卓越造船技术与核安全的突破性里程碑。它将推动全球产学研协作,为安全迈进核能海事时代铺平道路。” 麻省理工学院海事中心 MIT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船舶研究与设计的领先中心,该机构当前的研究工作代表了流体力学与水动力学、声学、海洋工程力学、海洋机器人技术与传感器、海洋观测与预报等领域的重大进展。包括该手册在内的海事联盟项目,反映了美国重振造船业与商业航运业的战略重点。 MIT海事联盟于2024年成立,汇聚麻省理工学院与海事行业领军机构,共同探索数据驱动策略以减少有害排放、优化船舶运营并支持经济发展重点。 Sapsis表示,“我们最重要的努力之一是开发相关技术、政策和法规,使商用船舶的核动力推进成为现实。过去一年中,我们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汇集了来自全校各院系的教师和学生。这项工作的成果之一就是这份非常详尽的文件,为如何安全实施此类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该手册的贡献者来自多个学科及MIT多个院系、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包括海洋工程中心、IDSS、机械工程系的2N课程项目、麻省理工技术政策项目以及核科学与工程系。 麻省理工学院教员Buongiorno表示,“验证核动力推进在民用船舶领域的可行性,需要确保技术、经济性和监管体系三方面的完善。本手册为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作出了重要的初步贡献。” Edmonds表示,“我们很幸运能够拥有来自众多领域的学生团队和知识渊博的教授。在开始编写手册大纲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档案和历史研究,以了解核动力船舶的现有法规和整体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的一些最相关文献写于1975年之前,其中许多都保存在NS Savannah号船舶的档案库中。” NS Savannah号建于1950年代末期,作为核能和平应用潜力的示范项目,是全球首艘核动力商船。该船于1959年7月21日首次下水,比首艘民用核动力船舶,苏联破冰船Lenin号晚两年问世,并于1971年退役。 该项目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因为当前为船舶推进设想的反应堆技术与美国海军使用的传统压水堆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新型反应堆不仅面向海事应用开发,同时也为陆上港口和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它们均采用低富集度铀燃料并具备非能动冷却特性。Sapsis指出,对海事行业而言,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安全可靠且具备实施条件。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10 月 25 日,德国对国内曾经最强大的贡德雷明根核电站实施了爆破。现场视频显示,站内两座 160 米高的冷却塔轰然倒塌,象征着德国彻底告别核能时代 。 获悉,2023 年 4 月,德国最后 3 座核电站停止运行,宣告德国核电生产结束 。这 3 座核电站分别是巴伐利亚州的“伊萨尔 2”号核电站、巴登-符腾堡州的“内卡韦斯特海姆”核电站和下萨克森州的“埃姆斯兰”核电站。在 2022 年,这 3 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 6% 左右。 作为参考,德国在 2002 年对《原子能法案》进行修订,目的是有序地淘汰用于商业发电的核电站。随后,德国政府对关停核电站的态度又有所反复。直到 2011 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决定最晚至 2022 年底逐步关停国内的 17 座核电站。 2024 年 3 月 26 日报道,德国全部核电站的关停后,当地市政能源公司 Westfalen Weser 准备在一座退役核电站的原址上建设储能电站。这一项目将利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维尔加森核电站旧址,建设德国最大的电池储能设施之一,初始容量可达 120 兆瓦 / 280 兆瓦时 。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科拉核电站已收到由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签署的《关于组织建设1、2号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的科拉核电站-2》指令。指令中明确了科拉核电站-2基础建设文件的准备期限,对项目参与机构进行了分工,并任命了相关负责人。 前两个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600兆瓦,计划于2027年至2037年期间建成。后续还将再建设两个同类机组。 科拉核电站-2将成为首座安装最新型谱调中型水-水反应堆的核电站。水-水反应堆-С能够使用铀钚燃料在闭式核燃料循环模式下运行。主要工艺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0年。 据《北极数字-2025》数据集显示,摩尔曼斯克州新建核电站——科拉核电站-2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5万亿卢布。计划建设四台单机容量600兆瓦的中型创新发电机组,该数据集由俄罗斯国务院"北方海路与北极"方向委员会参与编纂。 文集中指出:"建设北极圈内全球最大的核电站,将能为摩尔曼斯克州和卡累利阿地区未来100年提供可靠、安全、环保的电力。"这座新建核电站将充足替代现役科拉核电站机组在2030-2040年代退役的发电容量。 需提醒的是,科拉核电站-2的建设已纳入2024年底通过的《至2042年电力设施布局总体规划》。最初计划建设三台而非四台发电机组。根据能源设施布局总体规划,科拉核电站-2前三台机组原定于2035年、2037年和2042年投运。预计第四台机组将列入俄罗斯下一轮电力发展总体规划——计划于2044年建成。
发布时间:2025-10-27 中国核电网 
            近日,匈牙利外交部长彼得·西亚尔托周三明确表示,匈牙利不会停止从俄罗斯购买核电站燃料。彼得·西亚尔托在指出:“匈牙利将与美国就购买核电站燃料展开谈判,以实现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但同时不会停止从俄罗斯购买。” 据彼得·西亚尔托介绍,匈牙利目前正在扩建核电站,对核电站燃料的需求持续增加。
发布时间:2025-10-26 中国核电网 
            位于楚科奇自治区佩韦克的俄罗斯最北端浮动核电站(FNPP),近日提前两周完成了年度定期预防性维护(SPM),这是该浮动核电站今年的第二次维护。该浮动核电站由两个反应堆单元构成,维护期间采取轮流关闭方式,确保电能和热能供应不间断。 此次大规模维修工作中,专家们不仅对主要设备进行了常规维护,还实施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操作,以延长反应堆机组的使用寿命。其中,蒸汽发生器内部构件的末级被更换为全新部件。“来自浮动核电站和承包商JSC Atomenergoremont的100多名员工参与了这项修复工作,合作无间使修复时间缩短了14天,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浮动核电站总工程师安德烈·扎斯拉夫斯基介绍道。 他进一步表示,这些维护项目的完成,将确保楚科奇地区乔恩-比利比诺电力枢纽的可靠电力供应,即便在比利比诺核电站退役后,该浮动核电站也将成为该地区西部唯一的核电源,满足枢纽90%以上的电力需求。此外,楚科奇自治区计划在2027年启动新的投资项目,开采铜、金、银和钼矿,浮动核电站将提供所需的额外产能。
发布时间:2025-10-26 中国核电网 
            近日,西屋电气公司与艾伯塔能源公司近日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共同确定在艾伯塔省部署先进AP1000®模块化反应堆的后续实施步骤。根据这份备忘录,两家公司将开展联合技术与商业讨论,共同进行业务拓展与合作。此次合作建立在阿尔伯塔能源公司与当地原住民和社区合作的基础上,是皮斯河地区建设加拿大西部首座核电站项目的一部分。西屋电气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助力这一核电新领域的发展。 阿尔伯塔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科特·赫努塞特表示:“与西屋电气这样的清洁技术供应商合作,是释放阿尔伯塔省和加拿大西部核能潜力的关键一步。我们致力于为阿尔伯塔省打造更清洁、可靠的能源未来,此次合作是推动项目技术选择的重要环节,将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铺平道路。”艾伯塔省可负担性和公用事业部长内森·诺伊多夫也强调,核能作为解决方案的潜力巨大,此次合作表明私营部门已准备好为艾伯塔省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西屋电气加拿大公司总裁约翰·戈尔曼指出,艾伯塔省有望成为加拿大下一个核电发展地区,西屋电气已准备好将其成熟的AP1000®反应堆技术应用于此。他期待与艾伯塔省工业供应链合作,打造“艾伯塔制造”的核电站,这不仅将创造高薪岗位,促进经济多元化,还将为供应链供应商提供出口机会。西屋电气作为唯一拥有先进第三代+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核电供应商,其技术准备在加拿大部署,最早可于2035年发电。一座四台机组的AP1000核电站,将为至少300万户家庭供电,同时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分别支持巨额GDP增长。
发布时间:2025-10-26 中国核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