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已有研究的综述和近期工作,收集和梳理了2013—2023年冰川物质平衡已有成果,归纳得到了目前常用的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方法及模型,并总结了我国冰川物质平衡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传统冰川学方法、影像大地测量法及卫星重力监测法。此外,还有一种以建立物质平衡(冰川积累和消融代数和)与气象要素变化之间关系为核心的冰川平衡模式,这种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模式称为冰川物质平衡模型,在研究中可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冰川平衡半经验模型——度日因子模型、能量-平衡模型以及冰流模型、物质平衡模型的耦合模型——开放全球冰川模型(OGGM)。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中国冰川整体呈现负平衡趋势和区域差异性。其中,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物质亏损尤为强烈,1991—2020年累计损失-71 760 mm w. e.;昆仑山区域早期物质平衡相对稳定,后逐渐出现负平衡,马兰山东段冰川于2000—2020年累计损失-300~-180 mm w. e.;天山区域整体受气温影响较大,负平衡趋势显著,玛纳斯河流域内冰川在2000—2016年间累计损失-9 811.19 mm w.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