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深层热水钻回水腔结构及热特性研究

极地; 冰下湖; 深层热水钻; 回水腔; 临界回水温度; 临界注热流量;
["李亚洲","徐良","李冰","汪月","李小冰"] 2025-05-15 期刊论文
热水钻被认为是开展极地冰下湖探测最高效、最安全和最清洁的钻探装备。利用热水钻开展冰下湖钻探时需要建造回水腔,但目前回水腔的结构及热特性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深层热水钻回水腔的主要结构形式。然后,以上覆冰层对冰下湖水的压力为基础,建立了回水腔建造深度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回水腔的初始形状及主要尺寸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建立回水腔周围冰层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回水腔临界回水温度和临界注热流量的计算方法,并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深层热水钻用于冰下湖钻探时,回水腔应优先选用双层主/副孔结构,主孔和副孔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1 m,主/副孔直径应在0.3~0.6 m之间且回水腔的高度应比潜水泵大2~3 m;回水腔的建造深度主要由冰盖厚度决定,在实际工程中,回水腔的建造深度应比理论计算值大15~30 m;回水腔的临界回水温度和临界注热流量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正常工况下,回水腔的临界回水温度不超过2~3℃,而临界注热流量不超过12 L/min。
来源平台:钻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