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2020—2021年冬季冰情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冬季冰情; 冰盖; 水温; 气温; 输水流量;
["沙继婷","段文刚","杨金波","黄明海"] 2025-03-06 期刊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全线通水以来已运行10个冬季,2020—2021年度冬季为冰情第二严重的冬季,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沿线冬季气温、输水流量和水温是输水渠道冰凌生成的两大关键驱动因子,流量越小、气温越低越易生成冰凌。该冬季沿线闸站输水流量约占其渠段设计流量的40%~52%,并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陶岔闸输水流量175 m3/s,岗头闸输水流量51 m3/s,北拒马河闸输水流量26 m3/s。该冬季气候具有前期偏冷、后期回暖早的特点,尤其2021年1月6—8日出现历史罕见强寒潮过程,保定站最低气温达-22.0℃,3 d滑动气温为-10.2℃,沿线多个气象站接近建站以来的最低值,导致流冰和冰盖等冰情发生。岗头隧洞至北拒马河暗渠为封冻冰盖渠段,呈非连续冰盖分布,冰盖累计长38 km,最大冰厚16.0 cm,封冻历时10 d。该冬季冰盖具有生成发展速度快,开河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特征。
来源平台: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