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召庙花岗岩表面的冰川壶穴、泄水槽、盐风化穴和剥离面理

花岗岩体; 壶穴; 泄水槽; 盐风化; 风化穴; 剥离面理; 更新世冰盖; 内蒙古;
["吕洪波","浦津","高于"] 2022-05-20 期刊论文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约20 km的召庙,出露一片面积约20 km2的花岗岩,称为召庙花岗岩体。该岩体被至少2组垂直节理及与地面起伏一致的剥离面理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弧形岩块,构成高于周围地表300~400 m的花岗岩山区。在多条花岗岩山脊上保存有大小不等的壶穴,山脊两侧则发育从上到下紧密排列的泄水槽,而泄水槽则被剥离面理横向切割,沿剥离面理的露头线发育大小不等的风化穴。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认为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不是风蚀和风化所致,而是晚更新世冰盖上的冰川融水下泄冲刷形成的;山脊两侧的泄水槽也是冰川融水下泄冲刷的结果;剥离面理是第四纪冰川发育导致地表之下岩石温度变化的热变应力所致,可用于恢复第四纪冰川作用时期的基岩古地貌;盐风化穴是第四纪冰川退缩后本区重要的物理风化类型,优先沿着剥离面理发育。本区3种微型地貌景观和大型的剥离面理共生组合记录了更新世以来召庙花岗岩山区的地貌演化史。
来源平台:地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