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99
2019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密集建筑区地铁车站暗挖区间监控量测方法,在施工现场进行拱顶下沉、洞内净空收敛、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底板竖向位移、建筑物竖向位移、倾斜、裂缝、管线沉降及支撑轴力的监测。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集建筑区地铁车站暗挖区间监控量测方法,实现对地面建筑物及地铁主体车站开挖工作面的全程监控,以减少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风险,并且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做初始状态巡视,施工开始后,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视,并将历次记录的缺陷的位置及参数和缺陷位置的现场影像进行对比观测,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风险。

2019-12-3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冻土层钻井阻热防融装置,属于钻井工具领域,其包括:连接在冻土层上的固定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管内的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的上端通过上部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套管的上端,并且所述活动套管的下端通过下部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套管的下端;其中,所述固定套管和所述活动套管之间形成密闭的环形空腔。本发明能够降低钻井热量对冻土层的传递,从而避免冻土层出现冻融的风险,满足冻土区域中深井钻井对套管隔热的要求。

2019-12-31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地冻土冷却钻进装置即方法,针对于极地环境中因钻头摩擦生热而改变钻井内温度致使井壁失稳变形、岩样受热变质等问题,提供一种冷却钻进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以低温泡沫钻进液的循环实现维持钻井内低温环境的功能,提供的钻进装置具有空夹层和孔槽结构,实现低温泡沫钻进液在钻进取样器内部循环、发挥冷却作用,且避免接触井壁。本装置与常规钻探装置相比,可以起到在极地冻土环境中维持井壁稳定、保护岩样的作用。

2019-12-31

本发明公开评价CO2/N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时井筒出砂与防砂的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注气注液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气液固分离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高压反应釜中部安装有贯穿其底盖的刚性管,注气注液系统通过注气注液口接入高压反应釜,压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高压反应釜内的轴压、孔压和回压,气液固分离系统用于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所有物理状态信息。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好,能够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CO2/N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时井筒内的出砂情况,进而评价CO2/N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时井筒内的出砂规律以及安装不同防砂筛网后的防砂效果,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019-12-3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冻土区路基冻胀与翻浆的方法,基于电渗排水原理,在冻胀与翻浆病害严重路基中插入导电合金作电极,使路基中水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路基中间横向定向迁移至两边,通过在电极之间布置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精准控制电源通断时间,经过多级横向连续排水,减少路基中滞水层的含水率,从而达到治理路基冻胀翻浆的目的。本发明避免了路基大量开挖填埋工作,施工周期短,治理效率高,节约了大量的经济成本,适用于冻土区路基冻胀翻浆病害的治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9-12-31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冻土区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移安全阈值的方法,通过选取具体的一种接触网支柱型号进行计算,得到■350钢管支柱基础的安全移动阈值,给出测量支柱倾斜数据的监测方案,对冻土地区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埋深设计及提高运营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2019-12-31 DOI: 10.19587/j.cnki.1007-936x.2019z.041

湿土冻结过程中,生长发育于冰透镜体与冻结锋面之间特殊的区间带称为冻结缘带。冻结缘作为温度场、水分场和应力场三场耦合作用的结果,是冰分凝的水源补给站,冰水相变发生的剧烈区域以及水分迁移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也是深入认识冻胀机理的基础。通过系统地阐述冻结缘的形成过程、相关理论与试验、微结构特征、参数特征及冻结缘的模型构建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结合各个方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冻结缘研究的重点,即对冻结缘的研究应回归到试验研究,利用新型测试技术深入对冻结缘微结构的观测,结合物理参数及结构性参数变化构建耦合的冻结缘模型,从而揭示其热力学机理,为冻胀机制分析、冻土精确预报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论文 2019-12-3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土同位素及生源物质分层采样收集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采样收集装置技术领域。该冻土同位素及生源物质分层采样收集装置,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并且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活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并且转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的底端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这样的装置结构设计可以使取样管方便的进入地面的底部进行冻土分层采样收集,改变了传统人工利用工具挖土采样的方式,提高了冻土采样效率,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019-12-27

多年冻土的分布会受到局地地质、地形地貌和地表覆被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究各因子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强弱,选择青藏高原五个典型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和SRTM 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内2003—2012年平均地表温度、NDVI、地表反照率、积雪日数和坡度、坡向等因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各因子对研究区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研究区内,地表温度是影响多年冻土分布最强的因子,其次为积雪日数。随着空间尺度范围的增大,坡度和坡向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地表温度的影响则逐渐增强。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两个因子交互作用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程度都要大于单因子作用下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明确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区域差异规律,为不同尺度多年冻土分布制图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论文 2019-12-27

气候变暖及永久冻土退化将会增加冻土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关于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沼泽湿地温室气体通量及主控因子尚不明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原位观测大兴安岭永久冻土区7种天然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毛赤杨沼泽-M、白桦沼泽-B、落叶松苔草沼泽-LT、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土壤CO2、CH4和N2O通量及土壤温度、水位、化冻深度及土壤碳氮含量、碳氮比、pH值及含水量,揭示永久冻土区沼泽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 7种沼泽类型土壤CO2年均通量(125.12—163.33 mg m-2 h-1)相近;2) CH4年均通量(-0.007—0.400 mg m-2 h-1)呈草丛显著高于其他沼泽5.6—65.7倍(P<0.01);3) N2O年均通量(1.52—37.90μg m-2 h<...

期刊论文 2019-12-26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099条,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