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

为调和不同研究重建的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之间的矛盾,集成分析了具有年代可靠、指示意义明确的12条全新世长江中游降水记录和18条全新世长江下游降水记录.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自全新世伊始逐步增多,中全新世后降水逐渐减少;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出现分异:长江中游整体重新转为湿润,长江下游在波动中趋于干旱.机制方面,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总体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影响.晚全新世,ENSO活动显著增强,亚洲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叠加印度夏季风环流异常,不仅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偏离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也造成长江中游相对于长江下游形成更为湿润的气候.

期刊论文 2025-02-27

为调和不同研究重建的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之间的矛盾,集成分析了具有年代可靠、指示意义明确的12条全新世长江中游降水记录和18条全新世长江下游降水记录.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自全新世伊始逐步增多,中全新世后降水逐渐减少;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出现分异:长江中游整体重新转为湿润,长江下游在波动中趋于干旱.机制方面,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总体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影响.晚全新世,ENSO活动显著增强,亚洲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叠加印度夏季风环流异常,不仅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偏离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也造成长江中游相对于长江下游形成更为湿润的气候.

期刊论文 2025-02-27

为调和不同研究重建的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之间的矛盾,集成分析了具有年代可靠、指示意义明确的12条全新世长江中游降水记录和18条全新世长江下游降水记录.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自全新世伊始逐步增多,中全新世后降水逐渐减少;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出现分异:长江中游整体重新转为湿润,长江下游在波动中趋于干旱.机制方面,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总体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影响.晚全新世,ENSO活动显著增强,亚洲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叠加印度夏季风环流异常,不仅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偏离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也造成长江中游相对于长江下游形成更为湿润的气候.

期刊论文 2025-02-27

为调和不同研究重建的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之间的矛盾,集成分析了具有年代可靠、指示意义明确的12条全新世长江中游降水记录和18条全新世长江下游降水记录.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自全新世伊始逐步增多,中全新世后降水逐渐减少;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出现分异:长江中游整体重新转为湿润,长江下游在波动中趋于干旱.机制方面,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总体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影响.晚全新世,ENSO活动显著增强,亚洲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叠加印度夏季风环流异常,不仅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演化模式偏离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也造成长江中游相对于长江下游形成更为湿润的气候.

期刊论文 2025-02-27

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4-15

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4-15

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4-15

冬春青藏高原积雪异常是东亚夏季风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关于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世纪90年代初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率从东西偶极型转变为全区一致型,这主要受北太平洋、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影响,也与南极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密切相关;(2)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可通过影响东亚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水汽输送,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格局变化;(3)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通过“高原大气河”的机制影响梅雨雨带;(4)大西洋年代际振荡可调节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当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为正(负)位相时,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的关系加强(减弱)。最后,本文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东亚季风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3-15

冬春青藏高原积雪异常是东亚夏季风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关于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世纪90年代初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率从东西偶极型转变为全区一致型,这主要受北太平洋、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影响,也与南极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密切相关;(2)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可通过影响东亚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水汽输送,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格局变化;(3)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通过“高原大气河”的机制影响梅雨雨带;(4)大西洋年代际振荡可调节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当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为正(负)位相时,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的关系加强(减弱)。最后,本文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东亚季风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3-15

冬春青藏高原积雪异常是东亚夏季风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关于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影响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世纪90年代初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率从东西偶极型转变为全区一致型,这主要受北太平洋、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影响,也与南极涛动、北极涛动的变化密切相关;(2)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型可通过影响东亚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水汽输送,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格局变化;(3)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通过“高原大气河”的机制影响梅雨雨带;(4)大西洋年代际振荡可调节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当大西洋年代际振荡为正(负)位相时,春季青藏高原积雪与梅雨的关系加强(减弱)。最后,本文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东亚季风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3-15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1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