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第四纪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古气候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中国黄土沉积的粒度和次生碳酸盐微量元素记录,在同一剖面中同时获得了冰量信息和地球轨道斜度信息。黄土的平均粒径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从而指示了北半球高纬冰盖的变化,而次生碳酸盐(生物微钙体)的Sr/Ca比值记录了东亚夏季降水的变化,反映了斜度对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冰消期时粒度快速变化所处的夏季降水指示的斜度变化的相对位置,发现过去1.5 Ma以来的冰消期总在地球轨道处于较高斜度时发生,从而验证了斜度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驱动作用。
【中文摘要】中国黄土在东亚季风和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也揭示了中国黄土地层磁化率与成土古气候温湿程度(古土壤成土强度)基本成正比例关系,如今磁化率已成为一个常规指示参数广为应用,同时也有不少问题的报道。而在西伯利亚Kurtak 地区黄土地层中,这个关系却呈反比,提供了绝好的对比剖面。本研究拟对西伯利亚末次间冰期旋回黄土剖面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详细测量,以求正确认识和重建古气候环境,探讨当地对西风和冬季风的响应机制以及与中国黄土高原的关系。除此以外,通过比较中国和西伯利亚黄土-古土壤的磁学性质,还要重点检验磁化率作为黄土古气候夏季风代用指标的机理,以求找出两地磁化率与古土壤发育对应关系完全不同的原因。试图确立两者的正相关,负相关以至不相关的应用范围,并以本研究的结果来指导在第四纪研究中正确地应用磁化率代用指标——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环境研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问题。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