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3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对2023年初冬吉林市两次雨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水过程均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11月5日过程地面主要受南方气旋北上影响;11月16日过程,受地面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副冷锋影响。两次过程的纯雨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垂直分布差别较大,11月5日过程500 hPa以上高层储备大量的冰相粒子,中低层含有丰富的水相粒子;11月16日过程中低层处于降温态势,水汽以冰水混合为主且含量较低。两次过程纯雪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差别较小,水汽含量高值区均位于700 hPa以下,且以冰水混合物为主。ECMWF数值模式对于11月5日过程总降水量、雨(雪)量及雪深预报与实况基本接近,对于11月16日过程均预报偏强。ECMWF模式2m相对湿度预报与实况接近。

期刊论文 2024-07-31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对2023年初冬吉林市两次雨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水过程均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11月5日过程地面主要受南方气旋北上影响;11月16日过程,受地面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副冷锋影响。两次过程的纯雨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垂直分布差别较大,11月5日过程500 hPa以上高层储备大量的冰相粒子,中低层含有丰富的水相粒子;11月16日过程中低层处于降温态势,水汽以冰水混合为主且含量较低。两次过程纯雪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差别较小,水汽含量高值区均位于700 hPa以下,且以冰水混合物为主。ECMWF数值模式对于11月5日过程总降水量、雨(雪)量及雪深预报与实况基本接近,对于11月16日过程均预报偏强。ECMWF模式2m相对湿度预报与实况接近。

期刊论文 2024-07-31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对2023年初冬吉林市两次雨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水过程均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11月5日过程地面主要受南方气旋北上影响;11月16日过程,受地面蒙古气旋及其后部副冷锋影响。两次过程的纯雨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垂直分布差别较大,11月5日过程500 hPa以上高层储备大量的冰相粒子,中低层含有丰富的水相粒子;11月16日过程中低层处于降温态势,水汽以冰水混合为主且含量较低。两次过程纯雪阶段温度层结和水汽相态差别较小,水汽含量高值区均位于700 hPa以下,且以冰水混合物为主。ECMWF数值模式对于11月5日过程总降水量、雨(雪)量及雪深预报与实况基本接近,对于11月16日过程均预报偏强。ECMWF模式2m相对湿度预报与实况接近。

期刊论文 2024-07-3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