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重要组分,通过热扩散技术测定单株树木液流进而推算林木蒸腾耗水是目前最主要的测定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树干液流径向分布不均以及探针长度与边材宽度不一致等原因,利用热技术估算林木蒸腾的精度显著降低。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热扩散技术和原位染色方法,通过野外原位监测,结合木材导水结构切片的室内分析,研究亚热带代表树种马尾松和木荷树干液流的径向分布格局,分析树干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的时间动态规律,揭示影响液流径向分布格局的环境因子和内在机制。同时,评估探针法测定单木及林分蒸腾耗水结果的精度,并提出可能的修正方法。
2014-01【中文摘要】以我国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为试验研究平台,利用该生态系统夏季雨热不同步而造成的季节性干旱(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的综合作用)的天然试验条件,采用涡度相关等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碳和水交换过程的综合观测,从生态系统尺度上综合认识碳、水循环过程的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分析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对季节性高温和水分亏缺的响应特征,综合探讨生态系统碳吸收/排放对季节性干旱响应的环境和生物控制机制。季节性干旱造成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夏季碳吸收(NEP)能力明显下降。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初级生产力(GEP)的季节模式与NEP的季节模式明显不同。季节性干旱胁迫使RE和GEP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碳平衡主要由RE和GEP相对变化所决定的。千烟洲人工林年碳吸收为306~430 g C m-2(平均值395,标准偏差50)。千烟洲人工林碳吸收主要受温度以及降水与蒸发的比例影响。这个比例控制着RE/GEP的比例关系。研究和探讨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及其碳水通量耦合关系的影响,对准确估算我国中亚热带人工林碳循环和碳平衡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