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9

本文旨在解决铁路路基在冬季低温状态下反复冻胀的难题,依托准池铁路K44+970—K45+020冻害路段,进行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人工供热防冻胀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设计了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并在现场建设一个长度为20 m的试验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步骤和运行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温度和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热泵输出温度可在50℃以上,运行性能稳定。路基冻胀量由9.4 mm降低至±3 mm,消除了路基冻胀变形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5-03-20

本文旨在解决铁路路基在冬季低温状态下反复冻胀的难题,依托准池铁路K44+970—K45+020冻害路段,进行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人工供热防冻胀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设计了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并在现场建设一个长度为20 m的试验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步骤和运行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温度和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热泵输出温度可在50℃以上,运行性能稳定。路基冻胀量由9.4 mm降低至±3 mm,消除了路基冻胀变形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5-03-20

本文旨在解决铁路路基在冬季低温状态下反复冻胀的难题,依托准池铁路K44+970—K45+020冻害路段,进行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人工供热防冻胀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设计了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并在现场建设一个长度为20 m的试验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步骤和运行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温度和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热泵输出温度可在50℃以上,运行性能稳定。路基冻胀量由9.4 mm降低至±3 mm,消除了路基冻胀变形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5-03-20

本文旨在解决铁路路基在冬季低温状态下反复冻胀的难题,依托准池铁路K44+970—K45+020冻害路段,进行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人工供热防冻胀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设计了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并在现场建设一个长度为20 m的试验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步骤和运行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温度和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热泵输出温度可在50℃以上,运行性能稳定。路基冻胀量由9.4 mm降低至±3 mm,消除了路基冻胀变形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5-03-20

本文旨在解决铁路路基在冬季低温状态下反复冻胀的难题,依托准池铁路K44+970—K45+020冻害路段,进行针对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人工供热防冻胀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设计了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并在现场建设一个长度为20 m的试验段。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步骤和运行控制方案,并建立了温度和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热泵输出温度可在50℃以上,运行性能稳定。路基冻胀量由9.4 mm降低至±3 mm,消除了路基冻胀变形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5-03-20

基于地源热泵的分布式供热系统是一种寒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整治新方法。不同波长与变形量的路基冻胀会引起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平顺类型。为防止主动供热作用下路基不均匀温度场与残余冻胀变形引起轨道次生高低和水平不平顺,提出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素及建议值。建立单线铁路路基的足尺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与安装实体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其在冬季的供热性能与热扩散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以供热管横向倾角(0°~10°)和纵向间距(1.0~4.0 m)这2个要素为变量,共计77个工况,分析供热管在路基内部的三维传热特性。基于路基不同部位冻结深度及其差异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供热管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管在最冷日的平均温度为28.6℃,起到有效的热源功能。供热管倾斜布置有利于消除横断面上的冻结深度差异。案例路基横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横向倾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0.87 cm/1°;路基纵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纵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1.2~3.2 cm/0.5 m。路基残余不均匀冻胀引起高低不平顺的可能性高于水平不平顺,且对供热管纵向间距的敏感性...

期刊论文 2024-07-04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40493

基于地源热泵的分布式供热系统是一种寒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整治新方法。不同波长与变形量的路基冻胀会引起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平顺类型。为防止主动供热作用下路基不均匀温度场与残余冻胀变形引起轨道次生高低和水平不平顺,提出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素及建议值。建立单线铁路路基的足尺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与安装实体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其在冬季的供热性能与热扩散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以供热管横向倾角(0°~10°)和纵向间距(1.0~4.0 m)这2个要素为变量,共计77个工况,分析供热管在路基内部的三维传热特性。基于路基不同部位冻结深度及其差异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供热管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管在最冷日的平均温度为28.6℃,起到有效的热源功能。供热管倾斜布置有利于消除横断面上的冻结深度差异。案例路基横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横向倾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0.87 cm/1°;路基纵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纵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1.2~3.2 cm/0.5 m。路基残余不均匀冻胀引起高低不平顺的可能性高于水平不平顺,且对供热管纵向间距的敏感性...

期刊论文 2024-07-04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40493

基于地源热泵的分布式供热系统是一种寒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整治新方法。不同波长与变形量的路基冻胀会引起轨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平顺类型。为防止主动供热作用下路基不均匀温度场与残余冻胀变形引起轨道次生高低和水平不平顺,提出路基分布式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素及建议值。建立单线铁路路基的足尺模型试验平台,制作与安装实体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其在冬季的供热性能与热扩散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手段,以供热管横向倾角(0°~10°)和纵向间距(1.0~4.0 m)这2个要素为变量,共计77个工况,分析供热管在路基内部的三维传热特性。基于路基不同部位冻结深度及其差异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供热管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管在最冷日的平均温度为28.6℃,起到有效的热源功能。供热管倾斜布置有利于消除横断面上的冻结深度差异。案例路基横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横向倾角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0.87 cm/1°;路基纵向冻结深度差异值随着供热管纵向间距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变化幅度为1.2~3.2 cm/0.5 m。路基残余不均匀冻胀引起高低不平顺的可能性高于水平不平顺,且对供热管纵向间距的敏感性...

期刊论文 2024-07-04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40493

基于地源热泵的人工供热方法是寒区路基冻害防控的一种新措施。该文建立路基专用热泵的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用于热泵选型匹配与优化设计。建立主要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的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制冷剂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子模型间耦合方法,基于Python语言编制程序。首先,选择压缩机和制冷剂类型,拟定供热温度和集热温度;然后,依次调用4个子程序,以部件目标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收敛判据,以制冷剂状态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终止判据。循环计算收敛时对应的部件结构参数即为优化结果。文中选择准池铁路某冻害路基设计供热方案,验证程序可靠性。结果表明,热泵性能达到预设水平,保证了路基供热方案的有效性。

期刊论文 2024-01-23 DOI: 10.13334/j.0258-8013.pcsee.231276

基于地源热泵的人工供热方法是寒区路基冻害防控的一种新措施。该文建立路基专用热泵的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用于热泵选型匹配与优化设计。建立主要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的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制冷剂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子模型间耦合方法,基于Python语言编制程序。首先,选择压缩机和制冷剂类型,拟定供热温度和集热温度;然后,依次调用4个子程序,以部件目标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收敛判据,以制冷剂状态参数的计算值与拟定值是否相等为终止判据。循环计算收敛时对应的部件结构参数即为优化结果。文中选择准池铁路某冻害路基设计供热方案,验证程序可靠性。结果表明,热泵性能达到预设水平,保证了路基供热方案的有效性。

期刊论文 2024-01-23 DOI: 10.13334/j.0258-8013.pcsee.231276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9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