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5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描述地表反射的各向异性分布特征,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利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多角度观测支架采集查干湖冰封期不同类型积雪和湖冰BRDF,并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处理光谱数据,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黑冰、白冰、灰冰、蓝冰和雪的BRDF反射特性,同时探索气泡及杂质对冰雪BRDF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冰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随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当方位角为0°和45°时,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不同种类的湖冰光谱反射率具有共同的变化特征:当波长位于350~600 nm,湖冰反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在600 nm附近反射率达到峰值;当波长位于600~1 300 nm,反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直至完全被吸收。对比不同气泡大小的黑冰光谱特性发现,气泡主要影响350~1 000 nm范围内的反射率,气泡的存在增加了黑冰反射率。本研究旨在为湖冰遥感反演算法提供实测数据和机理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3-20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描述地表反射的各向异性分布特征,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利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多角度观测支架采集查干湖冰封期不同类型积雪和湖冰BRDF,并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处理光谱数据,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黑冰、白冰、灰冰、蓝冰和雪的BRDF反射特性,同时探索气泡及杂质对冰雪BRDF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冰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随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当方位角为0°和45°时,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不同种类的湖冰光谱反射率具有共同的变化特征:当波长位于350~600 nm,湖冰反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在600 nm附近反射率达到峰值;当波长位于600~1 300 nm,反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直至完全被吸收。对比不同气泡大小的黑冰光谱特性发现,气泡主要影响350~1 000 nm范围内的反射率,气泡的存在增加了黑冰反射率。本研究旨在为湖冰遥感反演算法提供实测数据和机理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3-20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描述地表反射的各向异性分布特征,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利用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多角度观测支架采集查干湖冰封期不同类型积雪和湖冰BRDF,并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处理光谱数据,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黑冰、白冰、灰冰、蓝冰和雪的BRDF反射特性,同时探索气泡及杂质对冰雪BRDF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冰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随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当方位角为0°和45°时,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不同种类的湖冰光谱反射率具有共同的变化特征:当波长位于350~600 nm,湖冰反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在600 nm附近反射率达到峰值;当波长位于600~1 300 nm,反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直至完全被吸收。对比不同气泡大小的黑冰光谱特性发现,气泡主要影响350~1 000 nm范围内的反射率,气泡的存在增加了黑冰反射率。本研究旨在为湖冰遥感反演算法提供实测数据和机理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3-20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冰川消融加剧,分析冰川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对认识有机碳的输出及其环境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春、夏、秋和冬季达古冰川表层雪冰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和DOM光谱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达古冰川不同季节新雪DOC浓度介于0.11~0.38 mg·L-1,季节性差异显著;不同季节粒雪/表层冰DOC浓度介于0.70~1.08 mg·L-1,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夏季雪冰中DOM芳香化程度较高,雪冰中DOM的主要组成是类蛋白类物质。雪冰中DOM主要是微生物活动引起的自生来源,具有新鲜度高、腐殖化程度低的特点。春季新雪DOM的来源更为丰富,包括微生物来源和陆源性输入,其他季节新雪和粒雪/表层冰DOM主要是微生物来源;受夏季冰川表面光化学过程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夏季表层冰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其他季节高,秋冬季新雪和粒雪/表层冰中DOM的新鲜程度更高、腐质化程度更低。上述结果有助于揭示达古冰川表层雪冰DOM的内源性及季节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DOM的演化过程及其区域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12-15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冰川消融加剧,分析冰川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对认识有机碳的输出及其环境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春、夏、秋和冬季达古冰川表层雪冰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和DOM光谱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达古冰川不同季节新雪DOC浓度介于0.11~0.38 mg·L-1,季节性差异显著;不同季节粒雪/表层冰DOC浓度介于0.70~1.08 mg·L-1,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夏季雪冰中DOM芳香化程度较高,雪冰中DOM的主要组成是类蛋白类物质。雪冰中DOM主要是微生物活动引起的自生来源,具有新鲜度高、腐殖化程度低的特点。春季新雪DOM的来源更为丰富,包括微生物来源和陆源性输入,其他季节新雪和粒雪/表层冰DOM主要是微生物来源;受夏季冰川表面光化学过程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夏季表层冰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其他季节高,秋冬季新雪和粒雪/表层冰中DOM的新鲜程度更高、腐质化程度更低。上述结果有助于揭示达古冰川表层雪冰DOM的内源性及季节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DOM的演化过程及其区域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12-1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