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冬克玛底冰川是青藏高原腹地开展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最早的一条冰川,本文基于小冬克玛底冰川2005—2023年的花杆、雪坑及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整体上呈加速消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量为(-6 286±154) mm w.e.,在冰川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冰川减薄(6.98±0.17) m。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变化虽有波动,但持续增强的负平衡趋势证明该冰川仍然长时间处于严重的物质亏损状态,整体消融趋势未改。2005—2023年间观测点的物质平衡量与高程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物质平衡梯度年际波动呈微弱增大的趋势,物质平衡梯度平均值为(0.63±0.07) m w.e.·(100m)-1。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变化较大,总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多年平均ELA为(5 740±20) m,2023年ELA达到5 660 m。积累区面积比率(accumulation...

期刊论文 2025-05-09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冬克玛底冰川是青藏高原腹地开展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最早的一条冰川,本文基于小冬克玛底冰川2005—2023年的花杆、雪坑及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整体上呈加速消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量为(-6 286±154) mm w.e.,在冰川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冰川减薄(6.98±0.17) m。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变化虽有波动,但持续增强的负平衡趋势证明该冰川仍然长时间处于严重的物质亏损状态,整体消融趋势未改。2005—2023年间观测点的物质平衡量与高程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物质平衡梯度年际波动呈微弱增大的趋势,物质平衡梯度平均值为(0.63±0.07) m w.e.·(100m)-1。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变化较大,总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多年平均ELA为(5 740±20) m,2023年ELA达到5 660 m。积累区面积比率(accumulation...

期刊论文 2025-05-09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冬克玛底冰川是青藏高原腹地开展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最早的一条冰川,本文基于小冬克玛底冰川2005—2023年的花杆、雪坑及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整体上呈加速消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量为(-6 286±154) mm w.e.,在冰川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冰川减薄(6.98±0.17) m。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变化虽有波动,但持续增强的负平衡趋势证明该冰川仍然长时间处于严重的物质亏损状态,整体消融趋势未改。2005—2023年间观测点的物质平衡量与高程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物质平衡梯度年际波动呈微弱增大的趋势,物质平衡梯度平均值为(0.63±0.07) m w.e.·(100m)-1。2005—2023年间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变化较大,总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多年平均ELA为(5 740±20) m,2023年ELA达到5 660 m。积累区面积比率(accumulation...

期刊论文 2025-05-09

冰川表面反照率是连接冰川表面能量与物质平衡的纽带,决定冰川物质消融量。本文利用2013—2020年获取的96景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基于地形纠正、大气校正和反射率转换为反照率的方法,反演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的时间序列反照率结果。研究表明:(1)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海拔高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反照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2013—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速率为-0.000 4/10 a。结合该地区同时期气象站观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下降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年内变化特征为:1月—8月持续下降,9月—12月迅速上升。

期刊论文 2024-05-11 DOI: 10.14188/j.2095-6045.2022319

冰川表面反照率是连接冰川表面能量与物质平衡的纽带,决定冰川物质消融量。本文利用2013—2020年获取的96景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基于地形纠正、大气校正和反射率转换为反照率的方法,反演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的时间序列反照率结果。研究表明:(1)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海拔高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反照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2013—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速率为-0.000 4/10 a。结合该地区同时期气象站观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下降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年内变化特征为:1月—8月持续下降,9月—12月迅速上升。

期刊论文 2024-05-11 DOI: 10.14188/j.2095-6045.2022319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期刊论文 2024-01-16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期刊论文 2024-01-16

反照率是影响冰川融水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因素,但仍缺乏考虑反照率对冰川径流及物质平衡模拟效果影响的定量研究。本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冰川流域水文模型(FLEXG),在模型中加入反照率和入射短波辐射,以改进模型。利用2005—2014年长江源区冬克玛底冰川流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以及2010—2014年小冬克玛底冰川各高程带物质平衡数据,开展了冰川流域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的模拟研究。研究发现:考虑反照率和入射短波辐射后,FLEXG模型对日尺度径流的模拟有一定改善,验证期KGE从0.49提高到0.51;冰川物质平衡的模拟也有明显提高,R2从0.67提高到0.83。同时,6—9月冰川径流的贡献从63%提高到66%,与利用同位素信息分割径流的结果更为接近,模拟真实性得到明显提高。

期刊论文 2022-07-13

反照率是影响冰川融水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因素,但仍缺乏考虑反照率对冰川径流及物质平衡模拟效果影响的定量研究。本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冰川流域水文模型(FLEXG),在模型中加入反照率和入射短波辐射,以改进模型。利用2005—2014年长江源区冬克玛底冰川流域实测水文气象数据,以及2010—2014年小冬克玛底冰川各高程带物质平衡数据,开展了冰川流域径流和冰川物质平衡的模拟研究。研究发现:考虑反照率和入射短波辐射后,FLEXG模型对日尺度径流的模拟有一定改善,验证期KGE从0.49提高到0.51;冰川物质平衡的模拟也有明显提高,R2从0.67提高到0.83。同时,6—9月冰川径流的贡献从63%提高到66%,与利用同位素信息分割径流的结果更为接近,模拟真实性得到明显提高。

期刊论文 2022-07-13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无人机的灵活、便携、超高分辨率等特性使其在冰川变化监测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论文以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为例,首次在海拔5400 m以上的地区开展了无人机航测,通过非冰川区的基岩对2019年7月20日、2019年9月27日和2020年7月16日3期航测产品进行相对校正,分析了小冬克玛底冰川在物质平衡年和消融期内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讨论了无人机在冰川区观测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其优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技术能够实现冰川在消融期内的末端、面积以及高程变化监测,并对冰川的细部特征进行分析,适合于小区域单条冰川的变化监测。

期刊论文 2021-09-27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1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