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美丽冰冻圈”是“美丽中国”概念在冰冻圈的延伸与应用,其是“自然美、服务美、和谐美的综合体,利与害的辩证统一体”。文中通过回顾与再解读“美丽冰冻圈”的内涵,分析“美丽冰冻圈”与“美丽中国”的关系,对“美丽冰冻圈”的概念进行了再阐释。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科学体系化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两条主线,从学科与社会两个视角,分析了“美丽冰冻圈”的缘起与发展历程,理论解析了“美丽冰冻圈”研究内容的两个层级。通过详细分析近20年随认知提升、国家需求拉动与科研项目推动,“美丽冰冻圈”研究内容经历探索研究阶段、总结拓展阶段与综合深化这3个阶段的演进过程,揭秘了“美丽冰冻圈”。

期刊论文 2024-10-23

“美丽冰冻圈”是“美丽中国”概念在冰冻圈的延伸与应用,其是“自然美、服务美、和谐美的综合体,利与害的辩证统一体”。文中通过回顾与再解读“美丽冰冻圈”的内涵,分析“美丽冰冻圈”与“美丽中国”的关系,对“美丽冰冻圈”的概念进行了再阐释。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科学体系化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两条主线,从学科与社会两个视角,分析了“美丽冰冻圈”的缘起与发展历程,理论解析了“美丽冰冻圈”研究内容的两个层级。通过详细分析近20年随认知提升、国家需求拉动与科研项目推动,“美丽冰冻圈”研究内容经历探索研究阶段、总结拓展阶段与综合深化这3个阶段的演进过程,揭秘了“美丽冰冻圈”。

期刊论文 2024-10-23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集观测、研究、示范与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野外综合观测体系与数据在线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围绕海洋性冰川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深入分析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过程机理,揭示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水文、微生物、气候效应,评估了海洋性冰川旅游服务成效与冰湖溃决灾害综合风险,研究成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期刊论文 2024-03-26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222002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集观测、研究、示范与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野外综合观测体系与数据在线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围绕海洋性冰川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深入分析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过程机理,揭示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水文、微生物、气候效应,评估了海洋性冰川旅游服务成效与冰湖溃决灾害综合风险,研究成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期刊论文 2024-03-26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222002

冰冻圈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冰冻圈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基础研究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跨越,这标志着学科的日臻成熟。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早在2016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当意识到国际顶级赛事对雪冰特殊需求“近在眼前”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三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为依托,率先在河北张家口滑雪场开展了观测研究。过去5年来,冬奥雪务需求牵引着我国冰冻圈科学团队在雪冰物理关键技术环节上集中攻关,推动了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延拓,取得了预期成果。文章总结研究团队研发的冬奥雪务保障关键技术,展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路径,从战略思维、科学积淀及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冰冻圈科学的应用及拓展,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论文 2022-03-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303001

冰冻圈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冰冻圈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基础研究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跨越,这标志着学科的日臻成熟。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早在2016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当意识到国际顶级赛事对雪冰特殊需求“近在眼前”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三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为依托,率先在河北张家口滑雪场开展了观测研究。过去5年来,冬奥雪务需求牵引着我国冰冻圈科学团队在雪冰物理关键技术环节上集中攻关,推动了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延拓,取得了预期成果。文章总结研究团队研发的冬奥雪务保障关键技术,展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路径,从战略思维、科学积淀及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冰冻圈科学的应用及拓展,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论文 2022-03-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303001

冰冻圈科学作为新兴学科,由于学科交叉、快速融合发展以及外来词翻译等,极易造成学者、媒体工作者在撰写稿件中误用部分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和正确理解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科科学普及的前提。作者在长期审阅稿件、阅读相关科技新闻中,经常发现错误使用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的现象。近期,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再次成为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微信群内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冰冻圈科学的期刊编辑,有责任和义务为冰冻圈科学术语推广、准确使用与普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作者分析了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易误用原因,并依据冰冻圈科学权威工具书——《冰冻圈科学辞典》(修订版)、《英汉冰冻圈科学词汇》(修订版),以及相关权威学者专家的解读,给出冰冻圈科学易误用专业术语的正确名称、英文翻译并作解析,以期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学术专业素养,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期刊论文 2022-02-10

冰冻圈科学作为新兴学科,由于学科交叉、快速融合发展以及外来词翻译等,极易造成学者、媒体工作者在撰写稿件中误用部分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和正确理解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科科学普及的前提。作者在长期审阅稿件、阅读相关科技新闻中,经常发现错误使用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的现象。近期,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再次成为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微信群内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冰冻圈科学的期刊编辑,有责任和义务为冰冻圈科学术语推广、准确使用与普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作者分析了冰冻圈科学专业术语易误用原因,并依据冰冻圈科学权威工具书——《冰冻圈科学辞典》(修订版)、《英汉冰冻圈科学词汇》(修订版),以及相关权威学者专家的解读,给出冰冻圈科学易误用专业术语的正确名称、英文翻译并作解析,以期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学术专业素养,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期刊论文 2022-02-10

"冰冻圈科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专业普及课程,在高等院校地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逐渐开展起来。本文从课程设置背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该课程的基本教学问题,将当前的教学模式总结为前沿科学家团队模式、传统专业必修或选修课模式以及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冰冻圈科学与已有课程的联系、从冰川学到冰冻圈科学的延伸以及实验与实践教学。

期刊论文 2019-06-10

"冰冻圈科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专业普及课程,在高等院校地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逐渐开展起来。本文从课程设置背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该课程的基本教学问题,将当前的教学模式总结为前沿科学家团队模式、传统专业必修或选修课模式以及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冰冻圈科学与已有课程的联系、从冰川学到冰冻圈科学的延伸以及实验与实践教学。

期刊论文 2019-06-1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0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