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科学数据已成为战略性资源,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学数据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支撑着科技创新发展。基于30多年的科学数据建设积累,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聚合了60%以上国内冰川冻土沙漠研究领域的科学数据。为了推动本领域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研究了寒区旱区科学数据的资源体系建设,数据共享的机制和方法。本文通过回顾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建设思路,从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共享服务成效与进展等方面,总结了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在寒区旱区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研究实践。最后,针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未来展望。

期刊论文 2024-11-05

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的载体,是科学数据资源安全支撑的基础和保障环境,承担着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使命,科学数据的安全主要依赖于科学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本研究针对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的安全工作实践,分析了数据中心安全问题的来源,提出包含工作层级、安全过程、安全对象三个维度的数据中心安全能力建设模型,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兼顾发展和安全,预防为主、全程管控的安全工作思路;分析了数据中心重点关注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主要防范内容,并针对这些安全对象,设计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开展了安全能力建设;并从制度流程建设、人员安全能力培训、数据安全审计、数据分级分类、容灾备份和应急处置、安全工作中的防呆设计、技术工具利用七个方面对数据中心十年以来的安全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期刊论文 2024-07-03 DOI: 10.19788/j.issn.2096-6369.000035

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基于对1979-2009年《冰川冻土》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的区域变化.结果表明,31 a来《冰川冻土》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波动性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主要集中冰川冻土分布区周边,近来东部地区的部分综合性院校的加入表明国内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冰川地貌、多年冻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关键词,其中气候变化作为最高频年度关键词出现11次,反映了《冰川冻土》关注的研究热点.《冰川冻土》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说明了学界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未来我国冰川冻土研究成果的国际推介和期刊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论文 2011-01-21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独特,对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在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30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

期刊论文 2010-01-26

“十五”冰川冻土学科人才基金项目实施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引导人才结构调整,形成了解决青藏铁路冻土问题的关键团队,组建了恢复冰雪研究的核心小组,培养了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队伍,对冰川冻土学科的推动、深化、延伸和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论文 2006-12-06 DOI: 10.16262/j.cnki.1000-8217.2006.05.008

1 冰川冻土学科研究的意义、面临的问题1.1 冰川冻土学科研究的意义 冰川冻土学科属于社会公益型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冰川、积雪、冻土的分布特征、性质和形成机理,冰冻圈的特征和动态变化预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和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冰雪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变化预测;冰芯和冰盖内全球变化研究,青藏

期刊论文 DOI: 10.16262/j.cnki.1000-8217.2002.03.018

《冰川冻土》学术期刊创办20年来已出版87期,发表论文1331篇,总字数1411万,现已进入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地球科学类影响因子位居第8名这是院所领导关怀支持、编委努力和编辑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进入21世纪之际,《冰川冻土》努力的目标应是进入国际优秀科技期刊的行列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