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7

喜马拉雅山拥有全球中低纬度带规模最大的山地冰川群,其冰川补给直接影响南亚水系水资源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响应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但21世纪以来冰川动态演化路径及其水文效应仍存在整体上的认知空白。本研究利用偏差校正的CMIP6气候数据集与改进型Global PyGEM-OGGM模型,综合考虑冰川动力学过程与表碛热力学效应,分析预测2000—2100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系统多参数响应。结果表明:(1)经偏差校正后,CMIP6多模式集合数据在喜马拉雅山的适用性显著提升(1961—2014年),气温(偏差:-0.02℃,均方根误差:0.41℃)和降水(偏差:-22.31 mm,均方根误差:136.55 mm)的模拟误差显著降低,同时基于多源卫星融合数据验证的Global PyGEM-OGGM冰川数据集(2000—2019年)在冰川质量变化时空模拟中表现优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99,均方根误差为0.97 Gt、0.002 Gt),证实二者可为区域气候变化与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2)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期刊论文 2025-06-1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888

喜马拉雅山拥有全球中低纬度带规模最大的山地冰川群,其冰川补给直接影响南亚水系水资源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响应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但21世纪以来冰川动态演化路径及其水文效应仍存在整体上的认知空白。本研究利用偏差校正的CMIP6气候数据集与改进型Global PyGEM-OGGM模型,综合考虑冰川动力学过程与表碛热力学效应,分析预测2000—2100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系统多参数响应。结果表明:(1)经偏差校正后,CMIP6多模式集合数据在喜马拉雅山的适用性显著提升(1961—2014年),气温(偏差:-0.02℃,均方根误差:0.41℃)和降水(偏差:-22.31 mm,均方根误差:136.55 mm)的模拟误差显著降低,同时基于多源卫星融合数据验证的Global PyGEM-OGGM冰川数据集(2000—2019年)在冰川质量变化时空模拟中表现优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99,均方根误差为0.97 Gt、0.002 Gt),证实二者可为区域气候变化与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2)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期刊论文 2025-06-1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888

喜马拉雅山拥有全球中低纬度带规模最大的山地冰川群,其冰川补给直接影响南亚水系水资源安全。全球变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响应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但21世纪以来冰川动态演化路径及其水文效应仍存在整体上的认知空白。本研究利用偏差校正的CMIP6气候数据集与改进型Global PyGEM-OGGM模型,综合考虑冰川动力学过程与表碛热力学效应,分析预测2000—2100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喜马拉雅山冰川系统多参数响应。结果表明:(1)经偏差校正后,CMIP6多模式集合数据在喜马拉雅山的适用性显著提升(1961—2014年),气温(偏差:-0.02℃,均方根误差:0.41℃)和降水(偏差:-22.31 mm,均方根误差:136.55 mm)的模拟误差显著降低,同时基于多源卫星融合数据验证的Global PyGEM-OGGM冰川数据集(2000—2019年)在冰川质量变化时空模拟中表现优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99,均方根误差为0.97 Gt、0.002 Gt),证实二者可为区域气候变化与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2)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期刊论文 2025-06-1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888

祁连山山地冰川的变化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也对淡水资源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冰川处于退缩失稳状态,为深入理解21世纪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变化幅度,选取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的七一冰川与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冷龙岭2号冰川为例,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以及数值模拟,发现两条冰川在1990—2022年面积分别减小10.28%和19.04%。为探讨两条冰川未来的变化,利用CMIP6模式数据驱动考虑冰川流动的OGGM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排放情景下(SSP5-8.5),到21世纪80年代,七一冰川地区气温将比1990—2015年升高4.1℃,届时冰川将完全消亡。而祁连山东段气温升高更快,预估冷龙岭2号冰川将在2075年左右完全消亡。即使在最理想的碳排放情景下(SSP1-2.6),祁连山地区气温到2050年比1990—2015年预估升高1.0℃,将导致两条冰川至2080年时退缩成冰斗,届时七一冰川面积和体积只有2020年的22%和8%,而冷龙岭2号冰川则仅为17%和6%,由此导致两条冰川的径流到本世纪末将分别减少28.98%和41.82%。因此,不论在哪个气候情景下,祁连山冰川在21世纪都将大幅度退...

期刊论文 2025-03-03

祁连山山地冰川的变化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也对淡水资源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冰川处于退缩失稳状态,为深入理解21世纪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变化幅度,选取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的七一冰川与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冷龙岭2号冰川为例,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以及数值模拟,发现两条冰川在1990—2022年面积分别减小10.28%和19.04%。为探讨两条冰川未来的变化,利用CMIP6模式数据驱动考虑冰川流动的OGGM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排放情景下(SSP5-8.5),到21世纪80年代,七一冰川地区气温将比1990—2015年升高4.1℃,届时冰川将完全消亡。而祁连山东段气温升高更快,预估冷龙岭2号冰川将在2075年左右完全消亡。即使在最理想的碳排放情景下(SSP1-2.6),祁连山地区气温到2050年比1990—2015年预估升高1.0℃,将导致两条冰川至2080年时退缩成冰斗,届时七一冰川面积和体积只有2020年的22%和8%,而冷龙岭2号冰川则仅为17%和6%,由此导致两条冰川的径流到本世纪末将分别减少28.98%和41.82%。因此,不论在哪个气候情景下,祁连山冰川在21世纪都将大幅度退...

期刊论文 2025-03-03

祁连山山地冰川的变化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也对淡水资源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祁连山冰川处于退缩失稳状态,为深入理解21世纪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变化幅度,选取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的七一冰川与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冷龙岭2号冰川为例,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以及数值模拟,发现两条冰川在1990—2022年面积分别减小10.28%和19.04%。为探讨两条冰川未来的变化,利用CMIP6模式数据驱动考虑冰川流动的OGGM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排放情景下(SSP5-8.5),到21世纪80年代,七一冰川地区气温将比1990—2015年升高4.1℃,届时冰川将完全消亡。而祁连山东段气温升高更快,预估冷龙岭2号冰川将在2075年左右完全消亡。即使在最理想的碳排放情景下(SSP1-2.6),祁连山地区气温到2050年比1990—2015年预估升高1.0℃,将导致两条冰川至2080年时退缩成冰斗,届时七一冰川面积和体积只有2020年的22%和8%,而冷龙岭2号冰川则仅为17%和6%,由此导致两条冰川的径流到本世纪末将分别减少28.98%和41.82%。因此,不论在哪个气候情景下,祁连山冰川在21世纪都将大幅度退...

期刊论文 2025-03-03

贡嘎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西部冰川尤其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开展新一轮冰川资源清查工作,对于全面、系统认识气候变化对贡嘎山地区冰川资源的影响,以及冰川水资源变化对我国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基于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开展保护区内现代冰川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调查,建立了1990、2000、2010、2020年4期冰川矢量数据,并通过交叉检验和野外调查控制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成果可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冰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文灾害评估和预警以及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5-02-17

贡嘎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西部冰川尤其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开展新一轮冰川资源清查工作,对于全面、系统认识气候变化对贡嘎山地区冰川资源的影响,以及冰川水资源变化对我国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基于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开展保护区内现代冰川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调查,建立了1990、2000、2010、2020年4期冰川矢量数据,并通过交叉检验和野外调查控制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成果可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冰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文灾害评估和预警以及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5-02-17

贡嘎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区。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西部冰川尤其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开展新一轮冰川资源清查工作,对于全面、系统认识气候变化对贡嘎山地区冰川资源的影响,以及冰川水资源变化对我国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基于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开展保护区内现代冰川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调查,建立了1990、2000、2010、2020年4期冰川矢量数据,并通过交叉检验和野外调查控制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成果可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冰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文灾害评估和预警以及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5-02-17

格拉丹东冰川群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探讨其冰川面积变化过程及变化成因对长江源头生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循环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随机森林法开展冰川遥感影像解译,同时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探讨冰川面积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通过对比常用的7种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并经过精度评价,最终确定随机森林法在开展大量连续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2)1999—2022年,研究区冰川面积呈波浪式递减趋势,共减少64.25 km2,减少比例为10.22%,减少趋势为2.94 km2/a;(3)研究区内悬冰川的冰川末端形状较为平滑规则、对称、单峰明显,冰川舌的末端形状较为不规则,且边缘形状变化大,外表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4)海拔、坡向对冰川面积变化的影响显著,在气候因素中,气温是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冰川面积呈负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对明确长江源地区近年来的冰川变化特征及生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5-01-15 DOI: 10.19388/j.zgdzdc.2024.17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97条,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