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3

关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全球处于一个“hard snowball”(硬壳雪球)状态还是“slush snowball”(坍塌雪球)状态,长期存在争议。大巴山地区城口凉桥剖面南沱组冰川沉积物极为发育,出露完整,是研究Marinoan期冰川沉积序列的理想载体,地球化学证据对恢复新元古代末期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南沱组岩石学特征表明,大巴山地区南沱组主要由灰绿色、灰紫色含砾粉砂岩组成。冰碛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地区南沱组经历低等化学风化作用,整体处于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古气候指标值均存在明显的旋回变化,即灰紫色含砾质粉砂岩由底部至顶部逐渐从高值减小,灰绿色含砾质粉砂岩则自下而上从低值逐渐增加,表明南沱早期经历过多次冷暖的古气候波动。扬子地区南沱组区域对比及沉积模式表明,南沱冰期可以进一步分为早期渐冻期、中期冰冻期和晚期解冻期,气候冷暖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沱早期和南沱晚期,浅水沉积区表现尤其明显。因此,大巴山地区南沱组冰川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变化证据为新元古代末期全球处于一个“slush snowball”状态的观点...

期刊论文 2024-07-10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4.06003

关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全球处于一个“hard snowball”(硬壳雪球)状态还是“slush snowball”(坍塌雪球)状态,长期存在争议。大巴山地区城口凉桥剖面南沱组冰川沉积物极为发育,出露完整,是研究Marinoan期冰川沉积序列的理想载体,地球化学证据对恢复新元古代末期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南沱组岩石学特征表明,大巴山地区南沱组主要由灰绿色、灰紫色含砾粉砂岩组成。冰碛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地区南沱组经历低等化学风化作用,整体处于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古气候指标值均存在明显的旋回变化,即灰紫色含砾质粉砂岩由底部至顶部逐渐从高值减小,灰绿色含砾质粉砂岩则自下而上从低值逐渐增加,表明南沱早期经历过多次冷暖的古气候波动。扬子地区南沱组区域对比及沉积模式表明,南沱冰期可以进一步分为早期渐冻期、中期冰冻期和晚期解冻期,气候冷暖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沱早期和南沱晚期,浅水沉积区表现尤其明显。因此,大巴山地区南沱组冰川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变化证据为新元古代末期全球处于一个“slush snowball”状态的观点...

期刊论文 2024-07-10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4.06003

关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全球处于一个“hard snowball”(硬壳雪球)状态还是“slush snowball”(坍塌雪球)状态,长期存在争议。大巴山地区城口凉桥剖面南沱组冰川沉积物极为发育,出露完整,是研究Marinoan期冰川沉积序列的理想载体,地球化学证据对恢复新元古代末期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南沱组岩石学特征表明,大巴山地区南沱组主要由灰绿色、灰紫色含砾粉砂岩组成。冰碛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地区南沱组经历低等化学风化作用,整体处于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IW)、斜长石蚀变指数(PIA)等古气候指标值均存在明显的旋回变化,即灰紫色含砾质粉砂岩由底部至顶部逐渐从高值减小,灰绿色含砾质粉砂岩则自下而上从低值逐渐增加,表明南沱早期经历过多次冷暖的古气候波动。扬子地区南沱组区域对比及沉积模式表明,南沱冰期可以进一步分为早期渐冻期、中期冰冻期和晚期解冻期,气候冷暖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沱早期和南沱晚期,浅水沉积区表现尤其明显。因此,大巴山地区南沱组冰川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变化证据为新元古代末期全球处于一个“slush snowball”状态的观点...

期刊论文 2024-07-10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4.0600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