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文章选取贡嘎山西侧玉龙西断裂带附近的钙华及周边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钙华识别,对钙华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并构建主要钙华体精细化DEM及三维模型,分析钙华分布规律及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钙华集中分布于玉龙西区域南北向断裂带两侧,沟谷由高向低处延伸,部分残留钙华体长宽比及表面擦痕等形态特征符合鲸背石、羊背石的外观特点。根据XRD半定量测试结果,结合地形特征,推测覆盖于钙华体之上的堆积物可能是冰川活动的产物,冰川活动时期,上部杂谷脑组风化剥蚀的物质随着冰川作用搬运至钙华体之上,活跃的冰川活动导致早期钙华遭受强烈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川侵蚀地貌。

期刊论文 2024-05-21

文章选取贡嘎山西侧玉龙西断裂带附近的钙华及周边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钙华识别,对钙华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并构建主要钙华体精细化DEM及三维模型,分析钙华分布规律及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钙华集中分布于玉龙西区域南北向断裂带两侧,沟谷由高向低处延伸,部分残留钙华体长宽比及表面擦痕等形态特征符合鲸背石、羊背石的外观特点。根据XRD半定量测试结果,结合地形特征,推测覆盖于钙华体之上的堆积物可能是冰川活动的产物,冰川活动时期,上部杂谷脑组风化剥蚀的物质随着冰川作用搬运至钙华体之上,活跃的冰川活动导致早期钙华遭受强烈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川侵蚀地貌。

期刊论文 2024-05-21

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层岩性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恶劣复杂,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极其发育,对铁路施工及运营带来严重影响.林芝-波密段就是典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常年受到冰川泥石流的影响,是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治的难点区段.虽然目前在单沟尺度上对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物源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诱发因素、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及灾变指标的研究还较为初步,尚未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多源长时序遥感影像、气象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川藏交通廊道周边区域冰川泥石流沟谷共99条,主要分布于恰青冰川-易贡乡、加拉贝垒-南迦巴瓦峰和古乡沟-嘎隆寺冰川一带;过去40年冰川经历了复杂的流动速度变化,表现为较小高海拔悬冰川活动性增强,大型沟谷冰川活动性减弱;自1973年以来,研究区冰川泥石流呈现频率增高、规模增大的特征.此外,从冰川泥石流发育沟道比降来看,发生高陡地形的滑坡、冰-岩崩诱发的泥石流频率增加.未来,冰川持续退缩,促使冰川源区冰瀑消失,发育更大规模的悬冰川,会增加这类冰川泥石流的风险;冰川泥石流...

期刊论文 2021-11-20

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层岩性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恶劣复杂,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极其发育,对铁路施工及运营带来严重影响.林芝-波密段就是典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常年受到冰川泥石流的影响,是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治的难点区段.虽然目前在单沟尺度上对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物源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诱发因素、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及灾变指标的研究还较为初步,尚未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多源长时序遥感影像、气象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川藏交通廊道周边区域冰川泥石流沟谷共99条,主要分布于恰青冰川-易贡乡、加拉贝垒-南迦巴瓦峰和古乡沟-嘎隆寺冰川一带;过去40年冰川经历了复杂的流动速度变化,表现为较小高海拔悬冰川活动性增强,大型沟谷冰川活动性减弱;自1973年以来,研究区冰川泥石流呈现频率增高、规模增大的特征.此外,从冰川泥石流发育沟道比降来看,发生高陡地形的滑坡、冰-岩崩诱发的泥石流频率增加.未来,冰川持续退缩,促使冰川源区冰瀑消失,发育更大规模的悬冰川,会增加这类冰川泥石流的风险;冰川泥石流...

期刊论文 2021-11-20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试区和重点项目区,拟建中巴铁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铁路行经的喀喇昆仑山脉为全球山谷冰川最发育的区域,我国尚无在冰川区修建铁路的经验。鉴此,以中巴经济走廊Gilgit至Khunjerb段为研究区,研究沿线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和跃动冰川的分布以及各类冰川的活动性特点,定义冰川直接作用区和间接作用区且分析相应的成灾模式,并据此提出选线要点;最后针对中巴铁路沿线四大冰川群,分别提出选线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对冰川区铁路选线设计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0-11-10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19114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