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近二十年来乌鲁木齐河径流补给来源一号冰川呈加速融化趋势,给乌鲁木齐河水资源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用水高度依赖本地水的现状又给乌鲁木齐河水资源安全增添了沉重的压力。本文针对乌鲁木齐市过重开发利用本地水、轻量低位使用外部水、缩量窄域利用再生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从宏观和微观、本地和外部、近期和远期等多角度研究水资源安全保障优化配置方案,在多水源联调、多用户联动、高级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为消减冰川消融隐患、促进人水和谐奠定了水资源安全保障。
近二十年来乌鲁木齐河径流补给来源一号冰川呈加速融化趋势,给乌鲁木齐河水资源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用水高度依赖本地水的现状又给乌鲁木齐河水资源安全增添了沉重的压力。本文针对乌鲁木齐市过重开发利用本地水、轻量低位使用外部水、缩量窄域利用再生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从宏观和微观、本地和外部、近期和远期等多角度研究水资源安全保障优化配置方案,在多水源联调、多用户联动、高级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为消减冰川消融隐患、促进人水和谐奠定了水资源安全保障。
冰川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极化等特点,而且对冰雪融化引起的介电常数变化较为敏感,已成为山地冰川表面消融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基于Sentinel-1时序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多时相多极化SAR变化检测算法和Sigmoid函数的冰川表面消融监测方法。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为研究区,利用“中心线—圆”方法获得的冰川东、西支64个样区,通过各点2019—2020年124个时相的SAR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特征确定了7个典型样区及2019和2020年冰川消融期;基于同轨道参考影像与多时相融雪影像对比,分别获得变化监测影像VV和V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其进行权重组合后提取湿雪像元;通过Sigmoid函数并结合湿雪平均海拔高度提取干雪,从而得到2年冰川消融期内16个时相的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利用2019年09月01日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DOM)以及与Sentinel-1邻近日期5景Sentinel-2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结合冰川上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对误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总体分类精...
冰川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极化等特点,而且对冰雪融化引起的介电常数变化较为敏感,已成为山地冰川表面消融变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源。基于Sentinel-1时序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多时相多极化SAR变化检测算法和Sigmoid函数的冰川表面消融监测方法。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为研究区,利用“中心线—圆”方法获得的冰川东、西支64个样区,通过各点2019—2020年124个时相的SAR后向散射系数变化特征确定了7个典型样区及2019和2020年冰川消融期;基于同轨道参考影像与多时相融雪影像对比,分别获得变化监测影像VV和V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其进行权重组合后提取湿雪像元;通过Sigmoid函数并结合湿雪平均海拔高度提取干雪,从而得到2年冰川消融期内16个时相的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利用2019年09月01日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DOM)以及与Sentinel-1邻近日期5景Sentinel-2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结合冰川上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对误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冰川表面干、湿雪分布,总体分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