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4

甲烷(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北极地区由于快速升温引起冻土带融化,已成为全球释放CH4的热点区域。本文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北极黄河站考察期间,对北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地区的王湾和巴耶尔瓦河(Bayelva River)等不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对水体中溶解CH4的分布特征、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巴耶尔瓦河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3.9~21.5 nmol·L–1和3.9~21.1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12.6±6.4) nmol·L–1和(7.0±6.9) nmol·L–1,其CH4浓度大致呈现随河流流向逐渐升高的趋势;王湾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6.3~37.3 nmol·L–1和4.3~22.2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13679/j.jdyj.20230062

甲烷(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北极地区由于快速升温引起冻土带融化,已成为全球释放CH4的热点区域。本文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北极黄河站考察期间,对北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地区的王湾和巴耶尔瓦河(Bayelva River)等不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对水体中溶解CH4的分布特征、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巴耶尔瓦河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3.9~21.5 nmol·L–1和3.9~21.1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12.6±6.4) nmol·L–1和(7.0±6.9) nmol·L–1,其CH4浓度大致呈现随河流流向逐渐升高的趋势;王湾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6.3~37.3 nmol·L–1和4.3~22.2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13679/j.jdyj.20230062

甲烷(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北极地区由于快速升温引起冻土带融化,已成为全球释放CH4的热点区域。本文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北极黄河站考察期间,对北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地区的王湾和巴耶尔瓦河(Bayelva River)等不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对水体中溶解CH4的分布特征、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巴耶尔瓦河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3.9~21.5 nmol·L–1和3.9~21.1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12.6±6.4) nmol·L–1和(7.0±6.9) nmol·L–1,其CH4浓度大致呈现随河流流向逐渐升高的趋势;王湾表层溶解CH4浓度范围分别为6.3~37.3 nmol·L–1和4.3~22.2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13679/j.jdyj.20230062

【研究目的】硕多岗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脆弱,水电和旅游资源丰富,当地经济欠发达,研究地表水水化学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在系统调查流域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硕多岗河干流及支流水样品,综合利用离子比值分析、PMF源解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硕多岗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规律、补给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硕多岗流域地表水的pH值范围为7.52~8.66,TDS值范围为65.0~744.0mg/L;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从1级至4级河网逐渐增大,在4级河网均达到了饱和;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梯级电站增强了蒸发浓缩影响导致部分泄水口水为Cl-Na型。地表水中Na+、K+、Cl-和SO42-

期刊论文 2025-01-17

【研究目的】硕多岗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脆弱,水电和旅游资源丰富,当地经济欠发达,研究地表水水化学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在系统调查流域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硕多岗河干流及支流水样品,综合利用离子比值分析、PMF源解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硕多岗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规律、补给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硕多岗流域地表水的pH值范围为7.52~8.66,TDS值范围为65.0~744.0mg/L;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从1级至4级河网逐渐增大,在4级河网均达到了饱和;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梯级电站增强了蒸发浓缩影响导致部分泄水口水为Cl-Na型。地表水中Na+、K+、Cl-和SO42-

期刊论文 2025-01-17

【研究目的】硕多岗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脆弱,水电和旅游资源丰富,当地经济欠发达,研究地表水水化学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在系统调查流域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硕多岗河干流及支流水样品,综合利用离子比值分析、PMF源解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硕多岗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规律、补给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硕多岗流域地表水的pH值范围为7.52~8.66,TDS值范围为65.0~744.0mg/L;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从1级至4级河网逐渐增大,在4级河网均达到了饱和;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梯级电站增强了蒸发浓缩影响导致部分泄水口水为Cl-Na型。地表水中Na+、K+、Cl-和SO42-

期刊论文 2025-01-17

冰川融水径流的浊度是反映冰川物质输出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浊度数据对于研究冰川消融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获取方法主要依靠涉水观测,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连续监测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廓琼岗日1号冰川开展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成本野外相机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视觉监测方案。以1号冰川融水径流的图像和浊度数据为基础,搭建了基于MobileNetV1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廓琼岗日1号冰川融水径流水体颜色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日内浊度变化相对剧烈。所提出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可实现对冰川融水径流浊度的预测,在0~5 00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83.93 NTU,决定系数R2为0.45。在0~200 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14 NTU,相较于ShuffleNet、GhostNet、DenseNet121、InceptionV3、ResNet50,...

期刊论文 2025-01-15

冰川融水径流的浊度是反映冰川物质输出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浊度数据对于研究冰川消融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获取方法主要依靠涉水观测,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连续监测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廓琼岗日1号冰川开展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成本野外相机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视觉监测方案。以1号冰川融水径流的图像和浊度数据为基础,搭建了基于MobileNetV1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廓琼岗日1号冰川融水径流水体颜色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日内浊度变化相对剧烈。所提出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可实现对冰川融水径流浊度的预测,在0~5 00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83.93 NTU,决定系数R2为0.45。在0~200 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14 NTU,相较于ShuffleNet、GhostNet、DenseNet121、InceptionV3、ResNet50,...

期刊论文 2025-01-15

冰川融水径流的浊度是反映冰川物质输出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浊度数据对于研究冰川消融对下游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获取方法主要依靠涉水观测,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连续监测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廓琼岗日1号冰川开展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成本野外相机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视觉监测方案。以1号冰川融水径流的图像和浊度数据为基础,搭建了基于MobileNetV1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廓琼岗日1号冰川融水径流水体颜色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日内浊度变化相对剧烈。所提出的冰川融水径流浊度预测模型可实现对冰川融水径流浊度的预测,在0~5 00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83.93 NTU,决定系数R2为0.45。在0~200 NTU的浊度区间,浊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14 NTU,相较于ShuffleNet、GhostNet、DenseNet121、InceptionV3、ResNet50,...

期刊论文 2025-01-15

[目的]冰川融水输沙不仅可以反映冰川侵蚀速率,而且是下游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对于冰川地貌演化预测和下游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23年8月11—24日七一冰川下游河道的水文泥沙实测数据,分别构建流量—水位、悬移质含沙量—流量和单宽推移质输沙率—水流剪切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重建整个研究时段的流量、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过程。[结果]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受径流变化控制,日变化十分剧烈。悬移质含沙量每日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0:00,最大值出现在16:00,中值粒径约为0.3 mm。推移质输沙过程与悬移质含沙量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推移质中值粒径远大于悬移质,约12 mm,而且在每日05:00—09:00时段,由于水流搬运能力的限制,没有推移质输沙。就输沙量而言,七一冰川融水输沙以悬移质泥沙为主,推移质日输沙量远小于悬移质日输沙量,约占悬移质日输沙量的1.73%~2.81%。冰面气温是影响冰川融水径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冰面气温的增加,径流量和悬移质含沙...

期刊论文 2024-09-10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4.05.039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44条,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