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雨夹雪、冰雹等多种形态.降水形态转变以及降水总量、强度和频率等的变化对区域气候、水文、生态、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等有着重要影响.近百年来,降水形态观测、判别、转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形态观测、形成机制及其预测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形成一定规模,利用新探测理论和方法估测不同降水形态成为研究重点,气层位势厚度阈值法、特征层温度阈值法和近地表气温阈值法等多种判别方法或方案陆续产生,同时针对多种方法或方案的判别精度对比和适用性评估亦同步展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等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冷季固液降水转变(Shift of Precipitation from Solid to Liquid, SPSL)明显,进而增加雪面降雨(Rain On Snow, ROS)事件和雪崩灾害发生频率,影响春季积雪消融速度、强度和时间,加速海冰和冰川消融,促进冻土碳释放,改变生态系统土壤湿度、生产力和物候特征,从而影响其格局、进程、质量和服务功能等.尽管降水形态相关研究已取得以上阶段性成果,但在基础数据的完备性、判别方案的可靠性、SPSL...
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雨夹雪、冰雹等多种形态.降水形态转变以及降水总量、强度和频率等的变化对区域气候、水文、生态、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等有着重要影响.近百年来,降水形态观测、判别、转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形态观测、形成机制及其预测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形成一定规模,利用新探测理论和方法估测不同降水形态成为研究重点,气层位势厚度阈值法、特征层温度阈值法和近地表气温阈值法等多种判别方法或方案陆续产生,同时针对多种方法或方案的判别精度对比和适用性评估亦同步展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等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冷季固液降水转变(Shift of Precipitation from Solid to Liquid, SPSL)明显,进而增加雪面降雨(Rain On Snow, ROS)事件和雪崩灾害发生频率,影响春季积雪消融速度、强度和时间,加速海冰和冰川消融,促进冻土碳释放,改变生态系统土壤湿度、生产力和物候特征,从而影响其格局、进程、质量和服务功能等.尽管降水形态相关研究已取得以上阶段性成果,但在基础数据的完备性、判别方案的可靠性、SPSL...
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雨夹雪、冰雹等多种形态.降水形态转变以及降水总量、强度和频率等的变化对区域气候、水文、生态、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等有着重要影响.近百年来,降水形态观测、判别、转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形态观测、形成机制及其预测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形成一定规模,利用新探测理论和方法估测不同降水形态成为研究重点,气层位势厚度阈值法、特征层温度阈值法和近地表气温阈值法等多种判别方法或方案陆续产生,同时针对多种方法或方案的判别精度对比和适用性评估亦同步展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等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冷季固液降水转变(Shift of Precipitation from Solid to Liquid, SPSL)明显,进而增加雪面降雨(Rain On Snow, ROS)事件和雪崩灾害发生频率,影响春季积雪消融速度、强度和时间,加速海冰和冰川消融,促进冻土碳释放,改变生态系统土壤湿度、生产力和物候特征,从而影响其格局、进程、质量和服务功能等.尽管降水形态相关研究已取得以上阶段性成果,但在基础数据的完备性、判别方案的可靠性、SPSL...
文章利用Landsat陆地卫星数据和DEM数据,通过GIS分析了新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噶尔—普兰—仲巴-吉隆一线2020至2023年雪季积雪覆盖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可对铁路选线提供一定程度参考,后续也可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段冰雪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雪季稳定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5500m的山岭上,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和普兰县马悠木山区域的积雪较多,覆盖到研究区的积雪主要是季节性积雪,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2)西藏西南部积雪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雪季历年同月分布差异极大,差异均在20%以上,极端月可达50%以上。(3)研究区内冬季平均气温在-35.5~6.9℃之间,平均风速在不同月份均处于0~5.77 m/s的范围内,达到雪颗粒启动风速,利于风吹雪的形成和发展,在铁路选线时应注意冰雪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文章利用Landsat陆地卫星数据和DEM数据,通过GIS分析了新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噶尔—普兰—仲巴-吉隆一线2020至2023年雪季积雪覆盖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可对铁路选线提供一定程度参考,后续也可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段冰雪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雪季稳定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5500m的山岭上,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和普兰县马悠木山区域的积雪较多,覆盖到研究区的积雪主要是季节性积雪,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2)西藏西南部积雪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雪季历年同月分布差异极大,差异均在20%以上,极端月可达50%以上。(3)研究区内冬季平均气温在-35.5~6.9℃之间,平均风速在不同月份均处于0~5.77 m/s的范围内,达到雪颗粒启动风速,利于风吹雪的形成和发展,在铁路选线时应注意冰雪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重点对公路冬季冰雪灾害处治技术措施进行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修建公路时,要对冰雪灾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针对降雪、风吹雪及雪崩三种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处治,最大程度减轻冰雪灾害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重点对公路冬季冰雪灾害处治技术措施进行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修建公路时,要对冰雪灾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针对降雪、风吹雪及雪崩三种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处治,最大程度减轻冰雪灾害对公路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