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近期的冰面高程变化幅度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68—2021年廓琼岗日小型冰斗冰川的面积从(1.444±0.013) km2缩减至(0.712±0.001) km2,萎缩幅度达到50.7%,冰川末端退缩平均速率约为(6.23±0.71) m·a-1。基于2020—2021年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数据发现,廓琼岗日1号冰川冰面平均高程差达到(-2.41±0.69) m,冰川末端高程变化大于3 m,中部的冰面高程下降幅度在1.5~3 m之间。研究还发现冰川表面河道对冰面高程空间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该冰川表面共发育有13条表面河道,2020—2021年河道向西北方向偏移约2 m。冰面河道的向下侵蚀与侧向消融导致末端冰面高程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
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近期的冰面高程变化幅度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68—2021年廓琼岗日小型冰斗冰川的面积从(1.444±0.013) km2缩减至(0.712±0.001) km2,萎缩幅度达到50.7%,冰川末端退缩平均速率约为(6.23±0.71) m·a-1。基于2020—2021年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数据发现,廓琼岗日1号冰川冰面平均高程差达到(-2.41±0.69) m,冰川末端高程变化大于3 m,中部的冰面高程下降幅度在1.5~3 m之间。研究还发现冰川表面河道对冰面高程空间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该冰川表面共发育有13条表面河道,2020—2021年河道向西北方向偏移约2 m。冰面河道的向下侵蚀与侧向消融导致末端冰面高程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
阿尼玛卿山集中分布了黄河源区81.3%的冰川,该区域冰川变化对黄河源区气候变化指示及冰川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应用2013年10月31日的Tan DEM-X/TerraSAR-X双基站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ical Mission)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进行差分干涉获得了阿尼玛卿山冰川的数字高程模型及近13年冰川表面高程平均变化数据。本数据集覆盖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全部冰川,Tan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水平方向像素大小10 m、高程相对误差小于2 m,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水平方向像素大小为30 m、高程精度为3.7 m。因雷达图像的阴影与叠掩区域干涉相干度很低,高程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高程及变化数据集剔除了阴影和叠掩等不可靠区域。本数据集是黄河源区冰川变化及冰川水资高程源评估的重要基础数据,是后续该区域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研究的基础。
阿尼玛卿山集中分布了黄河源区81.3%的冰川,该区域冰川变化对黄河源区气候变化指示及冰川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应用2013年10月31日的Tan DEM-X/TerraSAR-X双基站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ical Mission)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进行差分干涉获得了阿尼玛卿山冰川的数字高程模型及近13年冰川表面高程平均变化数据。本数据集覆盖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全部冰川,Tan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水平方向像素大小10 m、高程相对误差小于2 m,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水平方向像素大小为30 m、高程精度为3.7 m。因雷达图像的阴影与叠掩区域干涉相干度很低,高程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高程及变化数据集剔除了阴影和叠掩等不可靠区域。本数据集是黄河源区冰川变化及冰川水资高程源评估的重要基础数据,是后续该区域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