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87—2019年柴达木盆地7个气象站数据资料,对各站冻土深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柴达木盆地冻土深度以7.732 cm/10年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各月最大冻土深度均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3月以8.81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快,10月以2.08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慢;冻土初日呈现逐年推迟趋势,冻土终日呈现逐年提前趋势。
利用1987—2019年柴达木盆地7个气象站数据资料,对各站冻土深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柴达木盆地冻土深度以7.732 cm/10年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各月最大冻土深度均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3月以8.81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快,10月以2.08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慢;冻土初日呈现逐年推迟趋势,冻土终日呈现逐年提前趋势。
利用1987—2019年柴达木盆地7个气象站数据资料,对各站冻土深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柴达木盆地冻土深度以7.732 cm/10年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各月最大冻土深度均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3月以8.81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快,10月以2.087 cm/10年的速率减少最慢;冻土初日呈现逐年推迟趋势,冻土终日呈现逐年提前趋势。
利用2013—2022年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及冻土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了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变化特征、冻土深度年内变化特征(冻结和解冻)、气温及各层地温和冻土深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0~20 cm地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40~160 cm深层地温呈上升趋势。季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四季升降浮动较为明显;格尔木市11月开始出现冻土,之后逐月增加,至下一年2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3月出现次大值,4—10月无冻土出现。四季冻土深度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冻土最大深度出现在冬季;格尔木市冻土3月21日出现解冻,冻结和解冻时间间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实测值与拟合值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
利用2013—2022年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及冻土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了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变化特征、冻土深度年内变化特征(冻结和解冻)、气温及各层地温和冻土深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0~20 cm地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40~160 cm深层地温呈上升趋势。季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四季升降浮动较为明显;格尔木市11月开始出现冻土,之后逐月增加,至下一年2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3月出现次大值,4—10月无冻土出现。四季冻土深度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冻土最大深度出现在冬季;格尔木市冻土3月21日出现解冻,冻结和解冻时间间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实测值与拟合值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
利用2013—2022年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及冻土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了格尔木市平均气温、0~160 cm地温变化特征、冻土深度年内变化特征(冻结和解冻)、气温及各层地温和冻土深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0~20 cm地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40~160 cm深层地温呈上升趋势。季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四季升降浮动较为明显;格尔木市11月开始出现冻土,之后逐月增加,至下一年2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3月出现次大值,4—10月无冻土出现。四季冻土深度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冻土最大深度出现在冬季;格尔木市冻土3月21日出现解冻,冻结和解冻时间间隔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实测值与拟合值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基于安全、合理、便捷的原则,探讨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的估算方法。通过对比现有多种方法,在一种基于气温的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拔气温修正的冻土深度估算方法。算例表明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但也可能与土壤性质较为相似有关。为缺乏实测参考的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取值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估算方法,当最大冻土深度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建议可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基于安全、合理、便捷的原则,探讨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的估算方法。通过对比现有多种方法,在一种基于气温的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拔气温修正的冻土深度估算方法。算例表明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但也可能与土壤性质较为相似有关。为缺乏实测参考的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取值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估算方法,当最大冻土深度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建议可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基于安全、合理、便捷的原则,探讨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的估算方法。通过对比现有多种方法,在一种基于气温的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拔气温修正的冻土深度估算方法。算例表明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但也可能与土壤性质较为相似有关。为缺乏实测参考的高海拔地区冻土深度取值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估算方法,当最大冻土深度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建议可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利用1985—2021年呼伦贝尔市15个国家气象站各层地温、第一冻土层下限、最大冻土深度资料,研究呼伦贝尔市冻土气候演变特征,同时采用重标极差(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维数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研究表明:(1)0 cm地温、40 cm地温和80 cm地温都呈增加趋势,且0 cm地温增加趋势最显著,特别是0 cm地温最小值增大更加明显。(2)冻结持续日数呈缓慢减小趋势,其中中部偏北海拔超过600 m山区持续时间最长,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持续时间最短。(3)7月中旬冻土从北部地区开始,9月—10月下旬向西南和东南地区扩展,次年5月上旬—6月下旬自西南和东南地区向北部地区逐渐消失。(4)最大冻土深度呈现逐年减小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1988年,最大冻土深度在7—9月最浅,次年2—4月最深,10月—次年1月是最大冻土深度不断加深的过程,5—6月是最大冻土深度显著减小的时段,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值出现在西部偏南地区。(5)冻结持续日数和最大冻土深度未来减小趋势仍将持续,持续时间分别为10、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