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为了研究融化和冻结状态下土及结构/土界面的剪切力学特性,采用直剪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土以及不同温度、含水率条件下混凝土/土界面开展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破坏机理,并探讨不同规范中切向冻胀力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融化状态下土及混凝土/土界面剪切应力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冻结状态下为应变软化型;无论是在融化还是冻结状态下,土的抗剪强度均比混凝土/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大。融化状态下混凝土/土界面的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冻结状态下,温度每降低1℃,黏聚力增大33.26~129.28 k Pa(含水率从15%增至35%),含水率每增加1%,黏聚力增大7.61~25.90 kPa(温度从-1℃降至-5℃)。

期刊论文 2021-12-17

为了研究融化和冻结状态下土及结构/土界面的剪切力学特性,采用直剪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土以及不同温度、含水率条件下混凝土/土界面开展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破坏机理,并探讨不同规范中切向冻胀力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融化状态下土及混凝土/土界面剪切应力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冻结状态下为应变软化型;无论是在融化还是冻结状态下,土的抗剪强度均比混凝土/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大。融化状态下混凝土/土界面的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冻结状态下,温度每降低1℃,黏聚力增大33.26~129.28 k Pa(含水率从15%增至35%),含水率每增加1%,黏聚力增大7.61~25.90 kPa(温度从-1℃降至-5℃)。

期刊论文 2021-12-17

为了研究融化和冻结状态下土及结构/土界面的剪切力学特性,采用直剪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土以及不同温度、含水率条件下混凝土/土界面开展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破坏机理,并探讨不同规范中切向冻胀力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融化状态下土及混凝土/土界面剪切应力曲线为应变硬化型,冻结状态下为应变软化型;无论是在融化还是冻结状态下,土的抗剪强度均比混凝土/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大。融化状态下混凝土/土界面的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在冻结状态下,温度每降低1℃,黏聚力增大33.26~129.28 k Pa(含水率从15%增至35%),含水率每增加1%,黏聚力增大7.61~25.90 kPa(温度从-1℃降至-5℃)。

期刊论文 2021-12-17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的自然特点及对建筑物的危害,阐述了设计时应根据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状态来确定地基的设计状态,并从建筑构造的角度提出了冻土地区建筑物防冻胀有效措施,以减少由于冻胀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变形、开裂等破坏。

期刊论文 2011-10-10 DOI: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1.27.088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的自然特点及对建筑物的危害,阐述了设计时应根据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状态来确定地基的设计状态,并从建筑构造的角度提出了冻土地区建筑物防冻胀有效措施,以减少由于冻胀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变形、开裂等破坏。

期刊论文 2011-10-10 DOI: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1.27.088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的自然特点及对建筑物的危害,阐述了设计时应根据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状态来确定地基的设计状态,并从建筑构造的角度提出了冻土地区建筑物防冻胀有效措施,以减少由于冻胀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变形、开裂等破坏。

期刊论文 2011-10-10 DOI: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1.27.088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的自然特点及对建筑物的危害,阐述了设计时应根据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状态来确定地基的设计状态,并从建筑构造的角度提出了冻土地区建筑物防冻胀有效措施,以减少由于冻胀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变形、开裂等破坏。

期刊论文 2011-10-10 DOI: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1.27.088

路基变形主要包括蠕变和固结两部分。冻土和永久冻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与其他固体和未冻土的区别在于,当在冻土中施加外荷载时经常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再造作用,导致在很小荷载下出现应力松弛和蠕变变形,即冻土的强度和变形随时间而变化。随着自然界四季交替变化,路基土体经历着从非冻结状态到冻结状态以及再次融化的过程。

期刊论文 2008-04-03 DOI: 10.16660/j.cnki.1674-098x.2008.02.028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