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沱沱河流域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对长江源区的产汇流过程、生态系统乃至于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和特征的调查和了解,可为研究江河源区多年冻土与气候、水文、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20年10—11月,研究团队对沱沱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开展了为期50天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海拔高度共布设钻孔32个,总钻进深度1 200m。该文是基于钻孔和探坑资料对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特征和地下冰发育状况的初步总结。结果显示,沱沱河源区多年冻土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和地热影响形成了局部融区,其多年冻土下界大致在4 650~4 680m之间;钻孔揭示的多年冻土上限平均埋藏深度为(2.47±0.98)m,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受浅表层沉积物岩性和地热的影响,多年冻土下限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平均为19.3m,多年冻土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为15.0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和多年冻土的厚度最大为75.0m和72.7m;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地热条件是影响多年冻土厚度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地下冰主要分布于15.0m深度以上范围内,同时也发现...

期刊论文 2022-03-25

在冻土地区,冻胀作用严重影响工程基础稳定性,冻胀地层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均造成地面变形,产生各类工程破坏活动。冻胀丘是冻胀作用的极端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地层冻结过程中大量地下水迁移到冻结锋面冻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地表隆起形成的一类冰缘地貌。冻胀丘是特定地段地下水文条件和地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地层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冻胀丘。由于冻胀丘下覆厚层地下冰,为防止冻胀破坏和地下冰融化造成严重工程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避让的措施。已经建成通车的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冻胀丘,这些冻胀丘分布在公路两侧,对公路建成以后安全运营造成潜在威胁。该文对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的冻胀丘分布及发育特征进行了介绍,并讨论其对已建的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1-12-02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S2.014

在冻土地区,冻胀作用严重影响工程基础稳定性,冻胀地层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均造成地面变形,产生各类工程破坏活动。冻胀丘是冻胀作用的极端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地层冻结过程中大量地下水迁移到冻结锋面冻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地表隆起形成的一类冰缘地貌。冻胀丘是特定地段地下水文条件和地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地层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冻胀丘。由于冻胀丘下覆厚层地下冰,为防止冻胀破坏和地下冰融化造成严重工程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避让的措施。已经建成通车的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冻胀丘,这些冻胀丘分布在公路两侧,对公路建成以后安全运营造成潜在威胁。该文对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的冻胀丘分布及发育特征进行了介绍,并讨论其对已建的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1-12-02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S2.014

在冻土地区,冻胀作用严重影响工程基础稳定性,冻胀地层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均造成地面变形,产生各类工程破坏活动。冻胀丘是冻胀作用的极端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地层冻结过程中大量地下水迁移到冻结锋面冻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地表隆起形成的一类冰缘地貌。冻胀丘是特定地段地下水文条件和地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地层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冻胀丘。由于冻胀丘下覆厚层地下冰,为防止冻胀破坏和地下冰融化造成严重工程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避让的措施。已经建成通车的青海省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冻胀丘,这些冻胀丘分布在公路两侧,对公路建成以后安全运营造成潜在威胁。该文对共和-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的冻胀丘分布及发育特征进行了介绍,并讨论其对已建的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1-12-02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S2.014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5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