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其短缺,流域内中西部和东部水系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出山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及不同因素的贡献率,对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56-2021年出山径流及主要产流区降水、气温资料,采用多种趋势和突变检验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结合径流补给特征,解析三大水系出山径流变化及其对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13.60亿m3,历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显著升高使蒸发量增加,致使径流呈减少趋势;(2)黑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由突变点2006年前的30.62亿m3增加为突变点后的35.60亿m3,降水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6.7%,气温显著升高,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增强;(3)疏勒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由突变点1998年前的14.22亿m3增加为突变点后的17.93亿m3,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相当,贡献率分别为30.4%、30.2%。河西内陆河三大水系径流补给特征、气候...

期刊论文 2024-05-15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其短缺,流域内中西部和东部水系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出山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及不同因素的贡献率,对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56-2021年出山径流及主要产流区降水、气温资料,采用多种趋势和突变检验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结合径流补给特征,解析三大水系出山径流变化及其对降水、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13.60亿m3,历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显著升高使蒸发量增加,致使径流呈减少趋势;(2)黑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由突变点2006年前的30.62亿m3增加为突变点后的35.60亿m3,降水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6.7%,气温显著升高,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增强;(3)疏勒河水系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由突变点1998年前的14.22亿m3增加为突变点后的17.93亿m3,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相当,贡献率分别为30.4%、30.2%。河西内陆河三大水系径流补给特征、气候...

期刊论文 2024-05-15

基于1956—2021年疏勒河、石油河和党河出山口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托勒气象站以及再分析气象数据,采用Sen’s slope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3条河流径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1956—2021年3条河流出山径流量变化均为增加趋势,其中疏勒河和党河为显著性增加趋势,石油河为非显著性增加趋势。(2)3条河流突变年份分别在1998年、2007年和1982年,突变后径流量显著增加,疏勒河变化率为60%,石油河和党河大约为20%。(3)疏勒河和石油河径流量在2000s后为研究时段丰水期,而党河在1980s后缓慢增加并在2020s初出现历史丰水值。(4)受波动性降水增加和1986年后加速上升的气温所引起冰川加速消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3条河流出山径流量的年平均和各季节流量均为增加态势。

期刊论文 2023-01-18 DOI: 10.13866/j.azr.2022.06.08

基于1956—2021年疏勒河、石油河和党河出山口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托勒气象站以及再分析气象数据,采用Sen’s slope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3条河流径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1956—2021年3条河流出山径流量变化均为增加趋势,其中疏勒河和党河为显著性增加趋势,石油河为非显著性增加趋势。(2)3条河流突变年份分别在1998年、2007年和1982年,突变后径流量显著增加,疏勒河变化率为60%,石油河和党河大约为20%。(3)疏勒河和石油河径流量在2000s后为研究时段丰水期,而党河在1980s后缓慢增加并在2020s初出现历史丰水值。(4)受波动性降水增加和1986年后加速上升的气温所引起冰川加速消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3条河流出山径流量的年平均和各季节流量均为增加态势。

期刊论文 2023-01-18 DOI: 10.13866/j.azr.2022.06.08

利用NASA AVHRR NDVI 3g遥感资料计算得出河西内陆河流域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将NDVI>0.20区域视为绿洲,通过计算绿洲区NDVI的变差系数和线性斜率分析1982—2013年绿洲面积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地表径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整体呈扩张趋势,扩张区域主要在绿洲边缘区、河流两侧和尾闾;小规模斑块绿洲的破碎度呈增加趋势,连片的绿洲核心区相对稳定;绿洲面积随着出山径流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山区降水量对绿洲变化的贡献率约为地表径流贡献率的一半,冰川融水对绿洲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自东向西依次增加,绿洲区降水的贡献率则依次减少。

期刊论文 2021-03-11

利用NASA AVHRR NDVI 3g遥感资料计算得出河西内陆河流域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将NDVI>0.20区域视为绿洲,通过计算绿洲区NDVI的变差系数和线性斜率分析1982—2013年绿洲面积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地表径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整体呈扩张趋势,扩张区域主要在绿洲边缘区、河流两侧和尾闾;小规模斑块绿洲的破碎度呈增加趋势,连片的绿洲核心区相对稳定;绿洲面积随着出山径流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山区降水量对绿洲变化的贡献率约为地表径流贡献率的一半,冰川融水对绿洲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自东向西依次增加,绿洲区降水的贡献率则依次减少。

期刊论文 2021-03-11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60s以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以定量分析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变化明显地向"暖湿"方向转化,出山径流山区降水、气温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受降水增加和气温上升的影响,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量总体上一直呈持续递增的态势。但相对而言,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更甚于气温。未来出山径流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山区降水的增减,在一定时期内,气温的上升将有利于出山径流量的增加。

期刊论文 2010-10-12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0.11.002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60s以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径流与降水、气温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以定量分析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变化明显地向"暖湿"方向转化,出山径流山区降水、气温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受降水增加和气温上升的影响,乌鲁木齐河出山径流量总体上一直呈持续递增的态势。但相对而言,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更甚于气温。未来出山径流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山区降水的增减,在一定时期内,气温的上升将有利于出山径流量的增加。

期刊论文 2010-10-12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0.11.00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