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冻土的水文学特征。研究地点集中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这片区域以多年冻土活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冻土产生的条件,并根据地貌和海拔特征将研究区的冻土划分为不同分区。冻土的水文学特性是研究的重点,涉及到冻融过程对径流水文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不仅深入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与冻土水文学之间的关联,还强调了合理管理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未来的冻土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期刊论文 2024-05-10 DOI: 10.19754/j.nyyjs.20240430016

本文对青藏公路年平均地温、含冰量和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的相关性开展了统计分析,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四种类型。以G109线青藏公路、G214线青康公路、天峻~木里公路为例,基于三条公路典型病害数据和病发路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对照分析,验证了本文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方案的可靠性,并依据该分区方案划分了G214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上述分区方案和分区结果可望为该区域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9-07

以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分析钻孔及实验数据组的基础上,依据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平台(ArcView GIS)为载体,以1∶5万地质图及地形图为底图,对研究区进行冻胀等级分区,分区方法及成果具有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同时采用数据分析软件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法,对影响冻胀等级划分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在冻胀等级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期刊论文 2023-06-02 DOI: 10.13500/j.dlkcsj.issn1671-9913.2023.05.011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简称漠大线),北起漠河首站,南接大庆末站(现庆铁线林源首站),沿线途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县市,是中国境内重要的原油管道之一。漠大线原油管道所经过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较脆弱。冻土及水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对管道的正常营运构成了危害。管道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管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因此,分析多年冻土对漠大线原油管道的危害,进行危害等级分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沿线油气管道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14-11-04 DOI: 10.13524/j.2095-008x.2014.03.081

以野外勘探、室内理论分析与建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数字高程模型(GDEM)和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坡向对多年冻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青藏高原温泉区域地形的复杂性,基于分区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平原区和山区两个地形区。对于平原区来说,考虑到苦海湖泊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将苦海滩地单独划出并采用专家知识完成冻土制图,其余平原区采用建立的地温模型进行冻土制图;对于山区来说,通过定量化研究坡向对冻土地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坡向调整作用下的地温模型,应用此模型完成了山区的冻土分布图。以地温作为冻土类型划分的依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1 681.4km2,占整个区域的66.7%,其中,过渡型和亚稳定型多年冻土为主要多年冻土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0.8%,其次为不稳定型多年冻土(11.4%),稳定型和极稳定型多年冻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小(4.4%和0.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冻土地温逐渐降低,冻土类型依次经历季节冻土-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过渡型多年冻土-亚稳定型多年冻土-稳定型多年冻土-极稳定型多年...

期刊论文 2012-09-19 DOI: 10.13249/j.cnki.sgs.2012.12.013

青藏铁路北起昆仑山北坡西大滩,南至唐古拉山南坡安多560余千米为多年冻土区。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采用遥感技术,通过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土工程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判释,以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和冻融活动性特征为基础,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表水体、水文地质、植被发育以及地形坡向等要素的专题制图和综合分析进行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将多年冻土区划分为强烈冻融活动区、中等冻融活动区和一般冻融活动区。可依照不同等级的冻融活动区制定指导性的工程勘察技术原则。

期刊论文 2009-02-23

基于1981—200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和雪深数据,将冻结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地区,研究了冻结数模型在东北多年冻土分区的可适用性.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以不连续多年冻土为主,其多年冻土区包括除岛状多年冻土以外的断续多年冻土(大块多年冻土)、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大块-岛状多年冻土)和山地多年冻土.对不同时期区划图进行比较,冻结数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研究区当前多年冻土的分区状况.大兴安岭不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可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其他山地多年冻土和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的多年冻土在模拟结果中也得到体现.

期刊论文 2008-11-07

依据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研究成果,本着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拟订了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原则、分类指标体系,提出甘肃省公路冻土分区的方案。

期刊论文 2007-08-22

大小兴安岭海拔高度由北向南增高对纬度偏低带来的温升具有相对补偿功能,从而使冻土分区界线大大南凸。大兴安岭山地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不宜仅将南部视为山地多年冻土,而将中、北部划为高纬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南界应在黄岗梁山南麓通过。小兴安岭的多年冻土南界应在呼兰河源中山的南麓通过。大兴安岭北端断续多年冻土区应将伊勒呼里山平均海拔1000 m的中山部分包括在内;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南伸至阿尔山附近终结;小兴安岭南端汤旺河与呼兰河的河源区存在岛状融区多年冻土闭合圈。

期刊论文 2007-05-11

文章就地温与冻土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平均地面温度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年变化率为0.4~0.7℃、1961~1990年年变化率为0.3~0.8℃、1971~2000年年变化率为0.7~1.6℃;分区计算了融化指数和冻结指数;结合1/25万地球数据,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非线型数学模型统计,得出该地年、四季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加深,随经度、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同经度、高度下,年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变化率为155cm/1°N,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最大冻土深度随纬度的变化率分别为48cm/1°N、35cm/1°N、25cm/1°N和47cm/1°N;同时根据其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程度,将全市冻土划分成强冻胀很深区(Ⅰ)、冻胀深区(Ⅱ)、弱冻胀较深区(Ⅲ)。并给出了各个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以供选择使用。

期刊论文 2007-04-09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2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