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3

为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方法,从稳定力、支撑力和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三江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研究三江源地区2010年和2020年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分区管控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维度而言,从稳定力来看,三江源水域稳定力降低,冰川在范围缩小的同时稳定力略有上升,草地在范围缩小的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略有提高;从支撑力看,水源涵养量与土壤保持量均有提升,但生境质量略有降低;从承压力看,三江源地区草地承压能力有所降低。2)总体上,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三江源生态承载力亟待提高。3)基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结果,可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差,特别需要重视冰川稳定力问题;I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是分布最广泛的区域;III型区域草地稳定力较高,但生境质量较低;IV型区域是重要的河湖保护区域。因此,不同承载力级区的提升策略应有所不同,未来三江源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管理策...

期刊论文 2025-01-23

为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方法,从稳定力、支撑力和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三江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研究三江源地区2010年和2020年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分区管控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维度而言,从稳定力来看,三江源水域稳定力降低,冰川在范围缩小的同时稳定力略有上升,草地在范围缩小的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略有提高;从支撑力看,水源涵养量与土壤保持量均有提升,但生境质量略有降低;从承压力看,三江源地区草地承压能力有所降低。2)总体上,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三江源生态承载力亟待提高。3)基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结果,可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差,特别需要重视冰川稳定力问题;I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是分布最广泛的区域;III型区域草地稳定力较高,但生境质量较低;IV型区域是重要的河湖保护区域。因此,不同承载力级区的提升策略应有所不同,未来三江源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管理策...

期刊论文 2025-01-23

为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方法,从稳定力、支撑力和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三江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研究三江源地区2010年和2020年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分区管控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维度而言,从稳定力来看,三江源水域稳定力降低,冰川在范围缩小的同时稳定力略有上升,草地在范围缩小的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略有提高;从支撑力看,水源涵养量与土壤保持量均有提升,但生境质量略有降低;从承压力看,三江源地区草地承压能力有所降低。2)总体上,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三江源生态承载力亟待提高。3)基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结果,可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差,特别需要重视冰川稳定力问题;I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是分布最广泛的区域;III型区域草地稳定力较高,但生境质量较低;IV型区域是重要的河湖保护区域。因此,不同承载力级区的提升策略应有所不同,未来三江源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管理策...

期刊论文 2025-01-23

为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方法,从稳定力、支撑力和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三江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研究三江源地区2010年和2020年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分区管控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维度而言,从稳定力来看,三江源水域稳定力降低,冰川在范围缩小的同时稳定力略有上升,草地在范围缩小的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略有提高;从支撑力看,水源涵养量与土壤保持量均有提升,但生境质量略有降低;从承压力看,三江源地区草地承压能力有所降低。2)总体上,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三江源生态承载力亟待提高。3)基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结果,可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差,特别需要重视冰川稳定力问题;I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是分布最广泛的区域;III型区域草地稳定力较高,但生境质量较低;IV型区域是重要的河湖保护区域。因此,不同承载力级区的提升策略应有所不同,未来三江源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管理策...

期刊论文 2025-01-23

为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方法,从稳定力、支撑力和承压力3个维度构建三江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研究三江源地区2010年和2020年生态承载力,并进行分区管控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维度而言,从稳定力来看,三江源水域稳定力降低,冰川在范围缩小的同时稳定力略有上升,草地在范围缩小的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略有提高;从支撑力看,水源涵养量与土壤保持量均有提升,但生境质量略有降低;从承压力看,三江源地区草地承压能力有所降低。2)总体上,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三江源生态承载力亟待提高。3)基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结果,可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差,特别需要重视冰川稳定力问题;II型区域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是分布最广泛的区域;III型区域草地稳定力较高,但生境质量较低;IV型区域是重要的河湖保护区域。因此,不同承载力级区的提升策略应有所不同,未来三江源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管理策...

期刊论文 2025-01-23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和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m积雪数据,研究了新疆高寒山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根据泥石流灾害点的分布特征,该区域被划分为泥石流发育区(极高/高易发区)和非发育区(低/极低易发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地质条件和积雪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发育区主要的地质条件:海拔为4 000~5 000m、坡度为8°~20°、阴坡坡向(占发育区3.10%).灾害点多集中在海拔小于3 000m、坡度为8°~20°、半阴坡的区域.(2)极高易发区的积雪覆盖百分比(SCP)在所有区域中最小(平均SCP为10.26%),年际变化最大(标准差条带面积最大).高易发区绝大部分时间SCP最高(平均为40.52%),年际变化较小.(3)泥石流发育区的积雪天数(SCD)为110.6d,长于非发育区(86.86d),积雪开始时间(SCOD)和融雪开始时间(SCMD)也较早(SCOD:339.46/342.70DOY;SCMD:97.59/102.46DOY).两个区域的SCD和SCMD均呈现减少趋势,SCOD呈增加趋势,但发育区的变化趋势较为显著,使其SCD更长.对叶尔羌河流域泥石流发育地形和积雪演...

期刊论文 2024-12-04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24.06.007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和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m积雪数据,研究了新疆高寒山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根据泥石流灾害点的分布特征,该区域被划分为泥石流发育区(极高/高易发区)和非发育区(低/极低易发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地质条件和积雪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发育区主要的地质条件:海拔为4 000~5 000m、坡度为8°~20°、阴坡坡向(占发育区3.10%).灾害点多集中在海拔小于3 000m、坡度为8°~20°、半阴坡的区域.(2)极高易发区的积雪覆盖百分比(SCP)在所有区域中最小(平均SCP为10.26%),年际变化最大(标准差条带面积最大).高易发区绝大部分时间SCP最高(平均为40.52%),年际变化较小.(3)泥石流发育区的积雪天数(SCD)为110.6d,长于非发育区(86.86d),积雪开始时间(SCOD)和融雪开始时间(SCMD)也较早(SCOD:339.46/342.70DOY;SCMD:97.59/102.46DOY).两个区域的SCD和SCMD均呈现减少趋势,SCOD呈增加趋势,但发育区的变化趋势较为显著,使其SCD更长.对叶尔羌河流域泥石流发育地形和积雪演...

期刊论文 2024-12-04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24.06.007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和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m积雪数据,研究了新疆高寒山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根据泥石流灾害点的分布特征,该区域被划分为泥石流发育区(极高/高易发区)和非发育区(低/极低易发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地质条件和积雪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发育区主要的地质条件:海拔为4 000~5 000m、坡度为8°~20°、阴坡坡向(占发育区3.10%).灾害点多集中在海拔小于3 000m、坡度为8°~20°、半阴坡的区域.(2)极高易发区的积雪覆盖百分比(SCP)在所有区域中最小(平均SCP为10.26%),年际变化最大(标准差条带面积最大).高易发区绝大部分时间SCP最高(平均为40.52%),年际变化较小.(3)泥石流发育区的积雪天数(SCD)为110.6d,长于非发育区(86.86d),积雪开始时间(SCOD)和融雪开始时间(SCMD)也较早(SCOD:339.46/342.70DOY;SCMD:97.59/102.46DOY).两个区域的SCD和SCMD均呈现减少趋势,SCOD呈增加趋势,但发育区的变化趋势较为显著,使其SCD更长.对叶尔羌河流域泥石流发育地形和积雪演...

期刊论文 2024-12-04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24.06.007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和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m积雪数据,研究了新疆高寒山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根据泥石流灾害点的分布特征,该区域被划分为泥石流发育区(极高/高易发区)和非发育区(低/极低易发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地质条件和积雪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泥石流发育区主要的地质条件:海拔为4 000~5 000m、坡度为8°~20°、阴坡坡向(占发育区3.10%).灾害点多集中在海拔小于3 000m、坡度为8°~20°、半阴坡的区域.(2)极高易发区的积雪覆盖百分比(SCP)在所有区域中最小(平均SCP为10.26%),年际变化最大(标准差条带面积最大).高易发区绝大部分时间SCP最高(平均为40.52%),年际变化较小.(3)泥石流发育区的积雪天数(SCD)为110.6d,长于非发育区(86.86d),积雪开始时间(SCOD)和融雪开始时间(SCMD)也较早(SCOD:339.46/342.70DOY;SCMD:97.59/102.46DOY).两个区域的SCD和SCMD均呈现减少趋势,SCOD呈增加趋势,但发育区的变化趋势较为显著,使其SCD更长.对叶尔羌河流域泥石流发育地形和积雪演...

期刊论文 2024-12-04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24.06.007

生态修复规划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本文结合我省自然资源实际,梳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阐述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划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建议,为正处于实践探索中的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11-15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93条,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