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孢菌属Fusicolla隶属于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具有类似镰刀菌属Fusarium的分生孢子。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植物和动物基质上已发现该属25个物种。为了揭示梭孢菌的生态适应能力,挖掘其潜在价值,对珠穆朗玛峰冻土新物种展开研究。采集了我国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冻土样品,从中分离获得2株梭孢菌属菌株。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基因片段(ITS、LSU、acl、rpb2和tub2)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表1个新物种,定名为西藏梭孢菌Fusicolla tibetensis。西藏梭孢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丝环,该特征区别于梭孢菌属其他物种,增加了梭孢菌属的生物多样性,对称性。
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隶属于肉座菌目Hypocreales生赤壳科Bionectriaceae,是常见的土栖真菌。该属真菌主要是内生菌、附生菌和腐生菌,一些种类被用作生防菌。极端生境中分离获得的螺旋聚孢霉菌株可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更适用于商业生产。本研究从我国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获得2株土壤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螺旋聚孢霉属新物种,定名为西藏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tibetensis。
【中文摘要】全世界共有51种噪鹛(Garrulax),其中35种分布于中国,12种为中国所特有。以往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为噪鹛属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中心,但有限的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说服力并不强,青藏高原隆起与噪鹛属鸟类的演化也缺乏研究。因此,对这一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且特有种类众多的类群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噪鹛属的分类和系统进化问题,也能为动物地理学与关键生态系统等研究提供信息。项目首先应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研究该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推测可能的起源年代、演化历史、以及现有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其次,在弄清分类疑难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地区的中国鸟类特有种橙翅噪鹛(G. elliotii)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并与高原分布的其它特有鸟类的谱系地理格局比较,总结其一般与特殊规律,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冰川运动对横断山及其周边鸟类的起源演化和后期遗传分化的影响。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