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冻土地区纷纷开始筹建公路工程。冻土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活动息息相关。工程活动或多或少会对冻土环境造成影响,扰乱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形成冻融灾害。因此,认真对冻土类型做好划分,极为关键。本文通过论述冻土类型及危害等,接下来介绍了划分标准,并对其划分指标加以分析。

期刊论文 2017-03-20

自然因素在地球表面的作用是对土壤转变过程、工程性质和地质特征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研究考虑了适用于新设施建设的关键评估方法。各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自然因素(热量、气候和构造)很大程度上影响开发可利用冻土层。最终确定出各影响因素与工程和地质条件的关系,并分析了冻土的形成原因。

期刊论文 2014-11-04 DOI: 10.13524/j.2095-008x.2014.03.056

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季节冻结融化作用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关系密切,对各种尺度的水文地质环境具有控制或重要影响。作为一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冻土层在地下水形成、演化、运移和水动力过程方面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和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冻土可通过其中的水分迁移、冰分凝和地下冰结构重组等方式,形成和改变地下冰储量及地下水动静储量,调节水文地质循环。气候变暖显著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加,冻土退化显著,已经普遍影响到了高原冻土生态水文地质环境,并引发了一系列水文(地质)、生态和环境问题,亟待系统、长期和细致的观测、试验和模型研究。

期刊论文 2013-02-06 DO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3.01.017

通过探地雷达在多年冻土区的应用条件的分析,结合正演模拟和实例勘察,对比分析探地雷达对多年冻土区厚层地下冰的分布、埋藏深度、赋存情况以及对冻土类型的识别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厚层地下冰与周围地质体存在巨大的介电常数差异,雷达波的相位特征、振幅大小、反射波和反射波组都出现较大的不同,使得探地雷达能有效地勘察厚层地下冰的各种特征;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冻土,因冰晶体的赋存情况及分布不同,结合坑探、钻探等其他地质勘察手段,也能有效地区分。

期刊论文 2012-07-04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d左右以后达到稳定。同样的温度下,土壤呼吸强度呈现如下顺序:沱沱河(草甸沼泽土)>乌丽(高山草甸土)>五道梁(高山草原土)>格尔木(灰棕漠土),但后3个土样之间差别并不显著。通过密度分选、酸水解和氯仿熏蒸方法,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土壤有机碳组分进行划分,同时运用动力学方程分两库和三库对有机碳分解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不同实验方法划分的土壤碳组分差异明显,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微生物量碳占1.26%~10.31%,轻组有机碳占9.13%~20.22%,易氧化有机碳占28.35%~49.35%;分两库和三库拟合土壤不同碳库,二者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50%~3.65%和0.51%~3.26%,MRT分别为8~56d和8~50d,结果比较接近;此外,应用模型方法所测活性碳比例显著低于实验方法...

期刊论文 2012-02-03

通过地质勘察摸清了伊春至五营公路沿线岛状冻土分布范围、构造、土质和含冰情况。进行岛状多年冻土类型划分及融沉分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冻土路基处理。

期刊论文 2005-09-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