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旨在探究人工冻结法施工后越江软土地基在双向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发生机理。文章借助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经历冻融循环的淤泥质软土在不同有效围压与径向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应变及渗透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变化对变形现象进行释义。结果表明,冻结作用损伤土体骨架结构,在同一径向循环应力比下,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土体轴向累积应变减少,渗透能力降低;且在同一固结围压下,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大阻碍了轴向累积应变增加;与单向荷载相比,双向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形成的团聚体趋向圆形,表现出更明显的“振密”效果。最终,文章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土体埋深与水平动载变化影响的累积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冻融软土地基变形机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灾害发生风险。
该文旨在探究人工冻结法施工后越江软土地基在双向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发生机理。文章借助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经历冻融循环的淤泥质软土在不同有效围压与径向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应变及渗透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变化对变形现象进行释义。结果表明,冻结作用损伤土体骨架结构,在同一径向循环应力比下,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土体轴向累积应变减少,渗透能力降低;且在同一固结围压下,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大阻碍了轴向累积应变增加;与单向荷载相比,双向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形成的团聚体趋向圆形,表现出更明显的“振密”效果。最终,文章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土体埋深与水平动载变化影响的累积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冻融软土地基变形机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灾害发生风险。
该文旨在探究人工冻结法施工后越江软土地基在双向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发生机理。文章借助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经历冻融循环的淤泥质软土在不同有效围压与径向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应变及渗透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变化对变形现象进行释义。结果表明,冻结作用损伤土体骨架结构,在同一径向循环应力比下,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土体轴向累积应变减少,渗透能力降低;且在同一固结围压下,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大阻碍了轴向累积应变增加;与单向荷载相比,双向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形成的团聚体趋向圆形,表现出更明显的“振密”效果。最终,文章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土体埋深与水平动载变化影响的累积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冻融软土地基变形机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灾害发生风险。
该文旨在探究人工冻结法施工后越江软土地基在双向荷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发生机理。文章借助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经历冻融循环的淤泥质软土在不同有效围压与径向循环应力比条件下应变及渗透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变化对变形现象进行释义。结果表明,冻结作用损伤土体骨架结构,在同一径向循环应力比下,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土体轴向累积应变减少,渗透能力降低;且在同一固结围压下,径向循环应力比的增大阻碍了轴向累积应变增加;与单向荷载相比,双向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形成的团聚体趋向圆形,表现出更明显的“振密”效果。最终,文章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土体埋深与水平动载变化影响的累积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冻融软土地基变形机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灾害发生风险。
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是对土层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相关参数之一,对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高温多年冻土场地的动力特性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应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频率(4、5、6 Hz)、动应力幅值(30、40、50 kPa)对高温冻结粉质黏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相同累积动应变下,频率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大,且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同一累积动应变下,幅值越低,动弹性模量越大;动应力幅值为50 kPa(-1.5℃)、频率较高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先增大后减小;动应力幅值为30、40 kPa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而增大。
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是对土层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相关参数之一,对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高温多年冻土场地的动力特性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应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频率(4、5、6 Hz)、动应力幅值(30、40、50 kPa)对高温冻结粉质黏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相同累积动应变下,频率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大,且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同一累积动应变下,幅值越低,动弹性模量越大;动应力幅值为50 kPa(-1.5℃)、频率较高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先增大后减小;动应力幅值为30、40 kPa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而增大。
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是对土层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相关参数之一,对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高温多年冻土场地的动力特性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应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频率(4、5、6 Hz)、动应力幅值(30、40、50 kPa)对高温冻结粉质黏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相同累积动应变下,频率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大,且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同一累积动应变下,幅值越低,动弹性模量越大;动应力幅值为50 kPa(-1.5℃)、频率较高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先增大后减小;动应力幅值为30、40 kPa时,高温冻土的动弹性模量随着累积动应变的发展而增大。
为研究冻融作用下含不同冲击损伤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对完整及不同初始损伤的泥质粉砂岩进行冻融后开展冲击加载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含初始损伤泥质粉砂岩的宏观动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弹性模量与冻融周期呈负相关;含Ⅰ、Ⅱ、Ⅲ、Ⅳ级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随冻融周期的增大分别下降了8.1%、11.9%、11.2%、16.8%,初始损伤等级越高的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纵波波速下降幅度越明显;冻融损伤和初始损伤耦合作用下砂岩弹性模量的变化速率逐渐增加,抵抗形变的能力逐渐下降,塑性逐渐增大;在冻融作用下含初始损伤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呈指数衰减;初始损伤的存在加剧了冻融损伤对岩石的劣化作用,加快了砂岩自身宏观动力学性能的弱化速率。
为研究冻融作用下含不同冲击损伤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对完整及不同初始损伤的泥质粉砂岩进行冻融后开展冲击加载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含初始损伤泥质粉砂岩的宏观动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弹性模量与冻融周期呈负相关;含Ⅰ、Ⅱ、Ⅲ、Ⅳ级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随冻融周期的增大分别下降了8.1%、11.9%、11.2%、16.8%,初始损伤等级越高的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纵波波速下降幅度越明显;冻融损伤和初始损伤耦合作用下砂岩弹性模量的变化速率逐渐增加,抵抗形变的能力逐渐下降,塑性逐渐增大;在冻融作用下含初始损伤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呈指数衰减;初始损伤的存在加剧了冻融损伤对岩石的劣化作用,加快了砂岩自身宏观动力学性能的弱化速率。
为研究冻融作用下含不同冲击损伤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对完整及不同初始损伤的泥质粉砂岩进行冻融后开展冲击加载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含初始损伤泥质粉砂岩的宏观动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弹性模量与冻融周期呈负相关;含Ⅰ、Ⅱ、Ⅲ、Ⅳ级初始损伤砂岩的纵波波速随冻融周期的增大分别下降了8.1%、11.9%、11.2%、16.8%,初始损伤等级越高的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纵波波速下降幅度越明显;冻融损伤和初始损伤耦合作用下砂岩弹性模量的变化速率逐渐增加,抵抗形变的能力逐渐下降,塑性逐渐增大;在冻融作用下含初始损伤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与应变率呈指数衰减;初始损伤的存在加剧了冻融损伤对岩石的劣化作用,加快了砂岩自身宏观动力学性能的弱化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