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可溶性有机碳对泥炭地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收支评估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性质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图强林业局)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泥炭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地表、10 cm、20 cm、30 cm、40 cm、冻土层)DOC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电导率、溶解氧含量、HCO3-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CO2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DO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水DOC含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秋季高、夏季低,含量变化范围为55.7~188.1 mg·L-1;不同深度土壤水DOC含量差异显著,以冻土层最高。DOC含量与pH值、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HCO3-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O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泥炭地土壤水溶解CO2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冻土层水体...

期刊论文 2023-09-27 DOI: 10.13287/j.1001-9332.202309.015

利用西藏29个基准(基本)观测站1990-2014年逐日0cm地温资料,采用回归统计、斯蒂芬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基本查明西藏地区近25年间逐年最大冻结深度的变化情况。西藏地区最大冻结深度空间分布,西北靠多年冻土地区以及高山地区大于东南中低山谷地区;最大冻结深度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分布特征。最大冻结深度年变化率呈现出逐年变浅趋势,靠多年冻土区在个别低温年份冻结深度会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除昌都市的最大冻结深度与年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外,其他地区最大冻结深度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年最大冻结深度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高于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冻结深度减薄趋势反映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升高相关,最大冻结深度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较与年降水量相关性显著。

期刊论文 2020-02-11

冻土是一种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故气候的变化过程能反映和模拟冻土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基于高程—响应模型,运用高分辨率的高程数据(DEM)、经度数据(Longitude)、纬度数据(Latitude)、年平均气温数据(MAAT)和气温垂直递减率数据(VLRT)对祁连山地区近40年的多年冻土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①该高程—响应模型模拟的冻土范围和变化趋势与相关研究所引入逻辑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②该模型模拟的1970s、1980s、1990s,2000s的祁连山地区冻土分布面积分别为9.75×104km2、9.35×104km2、8.85×104km2、7.66×104km2。在这40年中,冻土的分布范围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③从1970s到1980s、1980s到1990s、1990s到2000s三个时间段内,冻土分布范围的退缩速率分别为4.1%、5.3%、13.4%,其呈现逐渐增速的趋势,1990s到2000s出现了跳跃式增长。本研究可为分析长时间序列祁连山地区的多年冻土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期刊论文 2014-09-2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