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03

地表冻融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系统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掌握地表冻融状态及其时空变化对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冻融产品在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复杂的大区域存在表现不稳定的问题,且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冻融产品存在的问题,为获取高精度中国的地表冻融数据,本研究利用再定标的风云3B (FY-3B)和风云3D (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以利用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和冻融判别式算法发展得到的动态冻融判别式算法为主算法,基于季节阈值算法为辅助算法制备中国地区2010年—2021年的地表冻融状态数据集,并利用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根河和华北塞罕坝地区的地面观测站点实测5 cm土壤温度数据验证此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数据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生产的地表冻融数据集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气候区精度表现稳定,该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在86%以上。在对此数据集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2020年的10年中国地表冻融数据进行地表冻融的时空变化分析,探究地表冻融变化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Gr...

期刊论文 2025-05-28

地表冻融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系统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掌握地表冻融状态及其时空变化对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冻融产品在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复杂的大区域存在表现不稳定的问题,且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冻融产品存在的问题,为获取高精度中国的地表冻融数据,本研究利用再定标的风云3B (FY-3B)和风云3D (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以利用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和冻融判别式算法发展得到的动态冻融判别式算法为主算法,基于季节阈值算法为辅助算法制备中国地区2010年—2021年的地表冻融状态数据集,并利用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根河和华北塞罕坝地区的地面观测站点实测5 cm土壤温度数据验证此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数据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生产的地表冻融数据集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气候区精度表现稳定,该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在86%以上。在对此数据集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2020年的10年中国地表冻融数据进行地表冻融的时空变化分析,探究地表冻融变化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Gr...

期刊论文 2025-05-28

地表冻融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系统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掌握地表冻融状态及其时空变化对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冻融产品在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复杂的大区域存在表现不稳定的问题,且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冻融产品存在的问题,为获取高精度中国的地表冻融数据,本研究利用再定标的风云3B (FY-3B)和风云3D (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以利用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和冻融判别式算法发展得到的动态冻融判别式算法为主算法,基于季节阈值算法为辅助算法制备中国地区2010年—2021年的地表冻融状态数据集,并利用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根河和华北塞罕坝地区的地面观测站点实测5 cm土壤温度数据验证此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数据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生产的地表冻融数据集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气候区精度表现稳定,该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在86%以上。在对此数据集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2020年的10年中国地表冻融数据进行地表冻融的时空变化分析,探究地表冻融变化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Gr...

期刊论文 2025-05-28

地表冻融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系统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掌握地表冻融状态及其时空变化对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冻融产品在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复杂的大区域存在表现不稳定的问题,且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冻融产品存在的问题,为获取高精度中国的地表冻融数据,本研究利用再定标的风云3B (FY-3B)和风云3D (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以利用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和冻融判别式算法发展得到的动态冻融判别式算法为主算法,基于季节阈值算法为辅助算法制备中国地区2010年—2021年的地表冻融状态数据集,并利用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根河和华北塞罕坝地区的地面观测站点实测5 cm土壤温度数据验证此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数据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生产的地表冻融数据集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气候区精度表现稳定,该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在86%以上。在对此数据集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2020年的10年中国地表冻融数据进行地表冻融的时空变化分析,探究地表冻融变化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Gr...

期刊论文 2025-05-28

地表冻融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系统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掌握地表冻融状态及其时空变化对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冻融产品在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复杂的大区域存在表现不稳定的问题,且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针对当前冻融产品存在的问题,为获取高精度中国的地表冻融数据,本研究利用再定标的风云3B (FY-3B)和风云3D (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以利用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和冻融判别式算法发展得到的动态冻融判别式算法为主算法,基于季节阈值算法为辅助算法制备中国地区2010年—2021年的地表冻融状态数据集,并利用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根河和华北塞罕坝地区的地面观测站点实测5 cm土壤温度数据验证此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数据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生产的地表冻融数据集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气候区精度表现稳定,该冻融数据集的整体精度在86%以上。在对此数据集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2020年的10年中国地表冻融数据进行地表冻融的时空变化分析,探究地表冻融变化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Gr...

期刊论文 2025-05-28

冰川、寒漠、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典型高寒景观要素构成特殊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景观系统,其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内陆河上游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和水量平衡关系。为厘清内陆河高寒山区的景观分布特征,选取中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的上游为研究区域,细分高寒景观类型,并应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PLUS模型等,分析了研究区高寒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和寒漠是疏勒河上游主体景观类型(面积占比>85%),在变化趋势上,高寒草原、裸地面积在1990—2020s呈较显著增加趋势,而寒漠、冰川、灌丛面积呈较显著减少趋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03%),预计到2030年代,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寒漠和冰川面积持续减少;高寒草原增加面积主要由寒漠转化而来,研究区植被有向好的趋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整体的异质性和不均匀程度均有所增加;气温、降水是研究区高寒景观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高寒景观格局研究及其动态变化的认识水平,相关结果可为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生态及水文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07

冰川、寒漠、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典型高寒景观要素构成特殊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景观系统,其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内陆河上游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和水量平衡关系。为厘清内陆河高寒山区的景观分布特征,选取中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的上游为研究区域,细分高寒景观类型,并应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PLUS模型等,分析了研究区高寒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和寒漠是疏勒河上游主体景观类型(面积占比>85%),在变化趋势上,高寒草原、裸地面积在1990—2020s呈较显著增加趋势,而寒漠、冰川、灌丛面积呈较显著减少趋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03%),预计到2030年代,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寒漠和冰川面积持续减少;高寒草原增加面积主要由寒漠转化而来,研究区植被有向好的趋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整体的异质性和不均匀程度均有所增加;气温、降水是研究区高寒景观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高寒景观格局研究及其动态变化的认识水平,相关结果可为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生态及水文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07

冰川、寒漠、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典型高寒景观要素构成特殊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景观系统,其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内陆河上游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和水量平衡关系。为厘清内陆河高寒山区的景观分布特征,选取中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的上游为研究区域,细分高寒景观类型,并应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PLUS模型等,分析了研究区高寒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和寒漠是疏勒河上游主体景观类型(面积占比>85%),在变化趋势上,高寒草原、裸地面积在1990—2020s呈较显著增加趋势,而寒漠、冰川、灌丛面积呈较显著减少趋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03%),预计到2030年代,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寒漠和冰川面积持续减少;高寒草原增加面积主要由寒漠转化而来,研究区植被有向好的趋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整体的异质性和不均匀程度均有所增加;气温、降水是研究区高寒景观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高寒景观格局研究及其动态变化的认识水平,相关结果可为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生态及水文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07

冰川、寒漠、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典型高寒景观要素构成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特殊的景观系统,其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内陆河上游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和水量平衡关系。为厘清内陆河高寒山区的景观分布特征,选取中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的上游为研究区域,细分高寒景观类型,并应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PLUS模型等,分析了研究区高寒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和寒漠是疏勒河上游主体景观类型(面积占比>85%),在变化趋势上,高寒草原、裸地面积在1990—2020年代呈较显著增加趋势,而寒漠、冰川、灌丛面积呈较显著减少趋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03%),预计到2030年代,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寒漠和冰川面积持续减少;高寒草原增加面积主要由寒漠转化而来,研究区植被有向好的趋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整体的异质性和不均匀程度均有所增加;气温和降水是研究区高寒景观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高寒景观格局研究及其动态变化的认识水平,相关结果可为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生态及水文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07

冰川、寒漠、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典型高寒景观要素构成特殊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景观系统,其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内陆河上游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和水量平衡关系。为厘清内陆河高寒山区的景观分布特征,选取中国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疏勒河的上游为研究区域,细分高寒景观类型,并应用景观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PLUS模型等,分析了研究区高寒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和寒漠是疏勒河上游主体景观类型(面积占比>85%),在变化趋势上,高寒草原、裸地面积在1990—2020s呈较显著增加趋势,而寒漠、冰川、灌丛面积呈较显著减少趋势,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面积变化不明显(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09%和-0.03%),预计到2030年代,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寒漠和冰川面积持续减少;高寒草原增加面积主要由寒漠转化而来,研究区植被有向好的趋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整体的异质性和不均匀程度均有所增加;气温、降水是研究区高寒景观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高寒景观格局研究及其动态变化的认识水平,相关结果可为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生态及水文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07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03条,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