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2

为了探究城际动车组永磁直驱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基于某城际动车组全尺寸三车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URANS)和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在环境温度-30℃及动车运营速度160 km/h的仿真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永磁直驱转向架区域与普通转向架区域的风雪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永磁直驱转向架与普通转向架相比,转向架区域流场结构复杂度低,气流流动较为顺畅,虽然转向架积雪较多,但去除电机部分积雪后,总的积雪质量减少了23.83%,制动夹钳总的积雪质量比普通转向架模型减少了78.368%.可见,在永磁直驱转向架中,大部分积雪附着在永磁直驱电机的表面,而其他部位,尤其是制动夹钳表面的积雪较少.考虑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热,这种热效应能够融化表面积雪,使得电机表面的积雪量减少.基于这些特点,采用直驱形式的城际动车组转向架在解决积雪和结冰问题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期刊论文 2025-07-04 DOI: 10.16339/j.cnki.hdxbzkb.202517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在低温、积雪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积雪堆积在动车组前端楔形体排障器上将影响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能效以及运行安全性.本文在长14m的风洞中开展楔形体表面覆雪实验,模拟风速为5 m/s的工况,并结合离散元方法对雪花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研究了积雪与楔形体表面之间摩擦力、颗粒入射角和碰撞速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形状、角度的楔形体设计对积雪堆积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楔形体顶部区域的积雪深度,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斜面区域的积雪深度,则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先增大,且积雪呈现向右下角延伸的趋势.实验和仿真结果在雪深极值位置的误差小于4%.本研究为优化动车组排障器外形设计、提升其冬季运行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4-11

在低温、积雪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积雪堆积在动车组前端楔形体排障器上将影响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能效以及运行安全性.本文在长14m的风洞中开展楔形体表面覆雪实验,模拟风速为5 m/s的工况,并结合离散元方法对雪花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研究了积雪与楔形体表面之间摩擦力、颗粒入射角和碰撞速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形状、角度的楔形体设计对积雪堆积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楔形体顶部区域的积雪深度,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斜面区域的积雪深度,则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先增大,且积雪呈现向右下角延伸的趋势.实验和仿真结果在雪深极值位置的误差小于4%.本研究为优化动车组排障器外形设计、提升其冬季运行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4-11

在低温、积雪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积雪堆积在动车组前端楔形体排障器上将影响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能效以及运行安全性.本文在长14m的风洞中开展楔形体表面覆雪实验,模拟风速为5 m/s的工况,并结合离散元方法对雪花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研究了积雪与楔形体表面之间摩擦力、颗粒入射角和碰撞速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形状、角度的楔形体设计对积雪堆积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楔形体顶部区域的积雪深度,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斜面区域的积雪深度,则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减小先增大,且积雪呈现向右下角延伸的趋势.实验和仿真结果在雪深极值位置的误差小于4%.本研究为优化动车组排障器外形设计、提升其冬季运行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4-11

为明确在排雪横截面不变时某型出口欧洲动车组的排雪特性与排障面板几何构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积雪加载条件下排障面板拓扑构型设计,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动车组冲击轨道松软积雪数值模型,开展不同前角和张角排障面板在冲击积雪过程中飞雪运动形态、排雪阻力和能耗功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排除积雪在空中的飞扬形态与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密切相关,调整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可调整飞雪z方向的飞扬高度和x方向的速度,从而避免空中飞扬的积雪阻挡司机视线,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排障面板前角对动车组x方向排雪阻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z方向排雪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排障面板张角增大会导致x方向排雪阻力增大,z方向排雪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动车组排雪能耗、功率与排障面板前角关联性较小,与排障面板张角呈正相关关系,减小排障面板张角可有效减小排雪能耗和功率,达到减载降负和节能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9-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4.04.009

为明确在排雪横截面不变时某型出口欧洲动车组的排雪特性与排障面板几何构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积雪加载条件下排障面板拓扑构型设计,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动车组冲击轨道松软积雪数值模型,开展不同前角和张角排障面板在冲击积雪过程中飞雪运动形态、排雪阻力和能耗功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排除积雪在空中的飞扬形态与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密切相关,调整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可调整飞雪z方向的飞扬高度和x方向的速度,从而避免空中飞扬的积雪阻挡司机视线,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排障面板前角对动车组x方向排雪阻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z方向排雪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排障面板张角增大会导致x方向排雪阻力增大,z方向排雪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动车组排雪能耗、功率与排障面板前角关联性较小,与排障面板张角呈正相关关系,减小排障面板张角可有效减小排雪能耗和功率,达到减载降负和节能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9-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4.04.009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2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