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分布广泛、强度高,是低温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存储的理想介质。然而LNG形成的极端低温(-162℃)使得花岗岩岩体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储库安全。为了探究超低温下花岗岩力学特性,开展了-90℃~-165℃低温环境下干燥和饱和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热膨胀测试以及微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从-90℃降低到-165℃时,饱和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1.1%,24%,干燥状态花岗岩的弹性模量提高了12.8%,而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力学强度提升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温度的降低,干燥花岗岩因为自身矿物结构低温收缩导致内部颗粒胶结作用增强;饱和花岗岩由于含有孔隙水,遇低温冻结成冰,使岩石空隙与裂纹黏结得更加紧密,岩石内部结构更为致密。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岩石线膨胀系数与温度的负相关经验关系式,嵌入到COMSOL的热-力耦合模型中,实现了低温LNG储库长期稳定性分析。随着运营年限增加和温度降低,岩石产生冻胀效应,岩层间发生挤压变形,导致地表出现隆起风险,同时这项研究也对地下岩体空间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岗岩分布广泛、强度高,是低温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存储的理想介质。然而LNG形成的极端低温(-162℃)使得花岗岩岩体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储库安全。为了探究超低温下花岗岩力学特性,开展了-90℃~-165℃低温环境下干燥和饱和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热膨胀测试以及微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从-90℃降低到-165℃时,饱和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1.1%,24%,干燥状态花岗岩的弹性模量提高了12.8%,而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力学强度提升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温度的降低,干燥花岗岩因为自身矿物结构低温收缩导致内部颗粒胶结作用增强;饱和花岗岩由于含有孔隙水,遇低温冻结成冰,使岩石空隙与裂纹黏结得更加紧密,岩石内部结构更为致密。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岩石线膨胀系数与温度的负相关经验关系式,嵌入到COMSOL的热-力耦合模型中,实现了低温LNG储库长期稳定性分析。随着运营年限增加和温度降低,岩石产生冻胀效应,岩层间发生挤压变形,导致地表出现隆起风险,同时这项研究也对地下岩体空间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岗岩分布广泛、强度高,是低温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存储的理想介质。然而LNG形成的极端低温(-162℃)使得花岗岩岩体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储库安全。为了探究超低温下花岗岩力学特性,开展了-90℃~-165℃低温环境下干燥和饱和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热膨胀测试以及微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从-90℃降低到-165℃时,饱和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1.1%,24%,干燥状态花岗岩的弹性模量提高了12.8%,而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力学强度提升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温度的降低,干燥花岗岩因为自身矿物结构低温收缩导致内部颗粒胶结作用增强;饱和花岗岩由于含有孔隙水,遇低温冻结成冰,使岩石空隙与裂纹黏结得更加紧密,岩石内部结构更为致密。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岩石线膨胀系数与温度的负相关经验关系式,嵌入到COMSOL的热-力耦合模型中,实现了低温LNG储库长期稳定性分析。随着运营年限增加和温度降低,岩石产生冻胀效应,岩层间发生挤压变形,导致地表出现隆起风险,同时这项研究也对地下岩体空间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寒区工程中的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沿优势方向沉积排列而形成横观各向同性冻土材料。不考虑沉积方向与荷载方向之间沉积角的影响可能会错误估计实际工程中冻土的变形特征与承载力。然而,现有文献尚未探究沉积角对冻土工程特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沉积角对冻土单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所研发的制样模具制备了具有4种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δ=0°、30°、60°和90°),在设定的4种不同温度T条件下(T=-5、-10、-15℃和-20℃)对具有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T与δ对冻土的变形模式、破坏特征以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显著影响。根据冻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结果及其软化段斜率的变化规律,将冻土单轴压缩变形模式在T与δ影响下分为变形模式I、II和III。根据结果可知,随着T降低以及δ趋于60°,冻土的变形模式趋于由变形模式I过渡到变形模式III,试样破坏模式由鼓胀的X形剪切带破坏趋于破坏范围较小的单剪切面破坏,而冻土单轴抗压强度随T降低而增大的同时,随δ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寒区工程中的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沿优势方向沉积排列而形成横观各向同性冻土材料。不考虑沉积方向与荷载方向之间沉积角的影响可能会错误估计实际工程中冻土的变形特征与承载力。然而,现有文献尚未探究沉积角对冻土工程特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沉积角对冻土单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所研发的制样模具制备了具有4种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δ=0°、30°、60°和90°),在设定的4种不同温度T条件下(T=-5、-10、-15℃和-20℃)对具有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T与δ对冻土的变形模式、破坏特征以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显著影响。根据冻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结果及其软化段斜率的变化规律,将冻土单轴压缩变形模式在T与δ影响下分为变形模式I、II和III。根据结果可知,随着T降低以及δ趋于60°,冻土的变形模式趋于由变形模式I过渡到变形模式III,试样破坏模式由鼓胀的X形剪切带破坏趋于破坏范围较小的单剪切面破坏,而冻土单轴抗压强度随T降低而增大的同时,随δ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寒区工程中的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沿优势方向沉积排列而形成横观各向同性冻土材料。不考虑沉积方向与荷载方向之间沉积角的影响可能会错误估计实际工程中冻土的变形特征与承载力。然而,现有文献尚未探究沉积角对冻土工程特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沉积角对冻土单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所研发的制样模具制备了具有4种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δ=0°、30°、60°和90°),在设定的4种不同温度T条件下(T=-5、-10、-15℃和-20℃)对具有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T与δ对冻土的变形模式、破坏特征以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显著影响。根据冻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结果及其软化段斜率的变化规律,将冻土单轴压缩变形模式在T与δ影响下分为变形模式I、II和III。根据结果可知,随着T降低以及δ趋于60°,冻土的变形模式趋于由变形模式I过渡到变形模式III,试样破坏模式由鼓胀的X形剪切带破坏趋于破坏范围较小的单剪切面破坏,而冻土单轴抗压强度随T降低而增大的同时,随δ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为了认识冻土旁压试验结果与常规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分别开展了冻结重塑黏土的旁压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旁压曲线一般都呈现应变速率衰减的趋势,而单轴曲线在冻土破坏时会出现渐进流动阶段。旁压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硬化型,而且出现初始拟弹性阶段;而单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则属于应变软化型,并在轴向应变大约为10%时达到剪应力峰值。温度相同时,旁压试验的剪切强度以及初始弹性模量都要大于单轴试验,且温度越低差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