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含有重要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也是冰川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冰川地貌的表达研究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冰川地貌制图方案,为冰川形成过程、冰川类型及冰川作用的动力学特征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冰川地貌专题图的专业性为古冰川重建和古环境研究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提高了非专业人士的解读难度。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地图、混合现实地图、微地图、语义地图和隐喻地图等的泛地图表达机制提供了更多维度的表达方案,在传统的空间几何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状态和读图者视角等维度,为冰川地貌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构建了卡若拉冰川西沟的交互式三维冰川地貌场景,增加了三维、动态和读图者视角等表达维度。通过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沉积物特征、测年等工作)对场景内典型的冰川地貌进行标注,将前期冰川地貌的研究认识与VR场景进行较好的对应。该场景可以720°自由变换,包含末次冰盛期-晚冰期、早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和现代冰川共40个分场景,可以激发读图者的沉浸感、交互感和构想感。VR等技术对冰川地貌进行泛地图式的更多维...

期刊论文 2024-07-17

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含有重要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也是冰川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冰川地貌的表达研究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冰川地貌制图方案,为冰川形成过程、冰川类型及冰川作用的动力学特征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冰川地貌专题图的专业性为古冰川重建和古环境研究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提高了非专业人士的解读难度。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地图、混合现实地图、微地图、语义地图和隐喻地图等的泛地图表达机制提供了更多维度的表达方案,在传统的空间几何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状态和读图者视角等维度,为冰川地貌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构建了卡若拉冰川西沟的交互式三维冰川地貌场景,增加了三维、动态和读图者视角等表达维度。通过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沉积物特征、测年等工作)对场景内典型的冰川地貌进行标注,将前期冰川地貌的研究认识与VR场景进行较好的对应。该场景可以720°自由变换,包含末次冰盛期-晚冰期、早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和现代冰川共40个分场景,可以激发读图者的沉浸感、交互感和构想感。VR等技术对冰川地貌进行泛地图式的更多维...

期刊论文 2024-07-17

为分析卡若拉冰川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得出其变形基本规律,通过边坡雷达对卡若拉冰川在线监测147 d,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被测区域变形信息,采用无人机对卡若拉冰川东、西冰舌进行了航测,获取卡若拉冰川表面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将SAR图像与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映射三维匹配。结果表明:卡若拉冰川总体的变形形态呈条纹状,即较大变形带由下而上交替出现,东、西冰舌均有较大的变形值,且分布范围大;水文气象环境是影响卡若拉冰川变形的主控因素;重点监测区域1是相对危险区域,易发生局部小面积垮塌。将边坡雷达用于冰川监测在国内尚无先例,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填补我国边坡雷达在冰川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冰川表面变形规律和机理积累宝贵经验。

期刊论文 2022-09-06

为分析卡若拉冰川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得出其变形基本规律,通过边坡雷达对卡若拉冰川在线监测147 d,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被测区域变形信息,采用无人机对卡若拉冰川东、西冰舌进行了航测,获取卡若拉冰川表面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将SAR图像与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映射三维匹配。结果表明:卡若拉冰川总体的变形形态呈条纹状,即较大变形带由下而上交替出现,东、西冰舌均有较大的变形值,且分布范围大;水文气象环境是影响卡若拉冰川变形的主控因素;重点监测区域1是相对危险区域,易发生局部小面积垮塌。将边坡雷达用于冰川监测在国内尚无先例,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填补我国边坡雷达在冰川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冰川表面变形规律和机理积累宝贵经验。

期刊论文 2022-09-06

西藏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日喀则地区江孜县交界处,北纬28°54′23.30″~28°56′50.95″,东经90°11′42.21″~90°09′26.23″,属大陆性冰川,平均海拔5042米,是近南北向展布的宁金岗桑峰的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在综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2005年1∶10万编目数据、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及野外考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波段组合、研究区裁剪、人工目视解译等技术研发完成,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本数据集共包括1972~2017年间的25期冰川矢量数据和面积数据统计表,反映了45年来卡若拉冰川边界变化情况,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参考数据。

期刊论文 2020-07-23

西藏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日喀则地区江孜县交界处,北纬28°54′23.30″~28°56′50.95″,东经90°11′42.21″~90°09′26.23″,属大陆性冰川,平均海拔5042米,是近南北向展布的宁金岗桑峰的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在综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2005年1∶10万编目数据、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及野外考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波段组合、研究区裁剪、人工目视解译等技术研发完成,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本数据集共包括1972~2017年间的25期冰川矢量数据和面积数据统计表,反映了45年来卡若拉冰川边界变化情况,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参考数据。

期刊论文 2020-07-2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