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拟建中国至尼泊尔铁路首次穿越全球冰湖分布最为集中的喜马拉雅区域,最为典型的是郭如错冰湖,铁路桥梁位于其溃决通道上,如何计算桥梁净空设置和墩台防护所需参数,国内外标准、规范未见针对线性工程的冰湖溃决特征值计算。通过地质调查,结合1984年至今多期历史卫星遥感影像、SBAS-InSAR差分干涉图形变分析、雨洪法、RAMMS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圈定物源的储量和分布特征,分析郭如错冰湖库容、面积的变化趋势,评价终碛垄、后缘冰川的结构和稳定性。雨洪法计算结果:流速3.51 m/s,泥深1.26 m,整体冲击力29.30 kN/m2;RAMMS计算结果:流速3.54 m/s,泥深1.28 m,整体冲击力19.00 kN/m2。对比雨洪法与RAMMS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在铁路桥梁位置断面处,雨洪法与数值模拟结果接近,采用雨洪法计算的结果具备合理性。因此,郭如错冰湖溃决通道上的铁路桥梁净空建议采用7.89 m。该方法对冰湖发育区的线性工程如何开展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特征值计算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喜马拉雅山区等区域的选线中可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1-05-25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2102040007

拟建中国至尼泊尔铁路首次穿越全球冰湖分布最为集中的喜马拉雅区域,最为典型的是郭如错冰湖,铁路桥梁位于其溃决通道上,如何计算桥梁净空设置和墩台防护所需参数,国内外标准、规范未见针对线性工程的冰湖溃决特征值计算。通过地质调查,结合1984年至今多期历史卫星遥感影像、SBAS-InSAR差分干涉图形变分析、雨洪法、RAMMS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圈定物源的储量和分布特征,分析郭如错冰湖库容、面积的变化趋势,评价终碛垄、后缘冰川的结构和稳定性。雨洪法计算结果:流速3.51 m/s,泥深1.26 m,整体冲击力29.30 kN/m2;RAMMS计算结果:流速3.54 m/s,泥深1.28 m,整体冲击力19.00 kN/m2。对比雨洪法与RAMMS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在铁路桥梁位置断面处,雨洪法与数值模拟结果接近,采用雨洪法计算的结果具备合理性。因此,郭如错冰湖溃决通道上的铁路桥梁净空建议采用7.89 m。该方法对冰湖发育区的线性工程如何开展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特征值计算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喜马拉雅山区等区域的选线中可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1-05-25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2102040007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

期刊论文 2020-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4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

期刊论文 2020-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