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为给予扁门高速建设项目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掌握沿线多年冻土发育规律,通过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地温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手段,对青藏高原东部的祁连山中部地区景阳岭-俄博岭一带多年冻土进行了系统性调查,收集了该区域内多年冻土分布范围、含冰量、地温等成果的一手资料,并研究分析了该区多年冻土分布与海拔、地形、植被、水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相关性。还通过对G227宁张公路调查,进一步掌握了这一地区多年冻土的发育特征以及可能对公路工程造成的影响,验证了此次勘察结果的真实性。此次调查成果是对前人工作研究成果的重要补充,也为进一步研究此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情况及退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1-08-17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0.S2.006

以拟建青海扁都口至门源段高速公路景阳岭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踏勘、钻探、体积含冰量试验和地温测试等手段,对区域内冻土分布、上限、下限、年平均地温和影响冻土分布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阴坡普遍发育多年冻土,为冻土高温不稳定带;阳坡冻土呈岛状发育,阳坡为冻土高温极不稳定带。且冻土发育及分布规律与海拔、地形地貌、光照条件、地层岩性、含水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区域冻土发育特征,提出工程建设中的应对措施。

期刊论文 2019-11-13

采用踏勘、挖探、钻探和地温测试手段,对区间冻土的分布、上限、年平均地温、含水率及冻土地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3 600 m以上地区;单一地貌形态下,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均呈近线性分布关系;受地形主控,积雪、蒸发、土体结构共同影响,相同海拔位置大冬树山北坡峡谷区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分别深和高于南坡缓坡区;地下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和保存,除影响冻土类型外,其在冻土边缘带是岛状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冻融草丘和冻融滑塌的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冻土的基本特性。最后,针对区域冻土发育特征,探讨了204省道工程建设中冻土路基处理的应对工程措施。

期刊论文 2019-03-27

现阶段,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化合物起了相关行业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探讨了羌塘盆地鲤鱼山一长梁山地区冻土发育的特征以及异常区土壤的含气性,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16-03-15 DOI: 10.19981/j.cn23-1581/g3.2016.06.142

融化槽在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坑槽、翻浆、纵(横)向裂缝、路肩坍塌等病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整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路基的大量钻孔资料,分析3次地质雷达探测成果,确定了青藏公路沿线连续多年冻土区南北界、典型河流融区边界,并提出了一种利用"n系数"法来确定高山越岭区不发育融化槽路段边界的计算方法。利用以上手段,进一步明确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路基融化槽的分布区域及边界、变化规律和形态特征,可为多年冻土区沥青公路路基的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

期刊论文 2014-11-04 DOI: 10.13524/j.2095-008x.2014.03.08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