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针对路基的冻胀现象,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提出一种更具实时性和有效性的路基防冻胀方法,即路基主动供热方法。基于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性条件,设计了分别采用这2种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的路基专用供热系统,制作了样品并进行了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热源的路基供热方法可在冬季主动向路基输入热量来实时防控由气候引起的过冷状态;太阳能真空管集热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具有小型化、高效化等有利于路基应用的优势,冻土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可以解决热源的分散供应问题。所设计的2种路基专用供热系统均为小型集成化系统,适合采用分布式"孤岛"运行方式,路基专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日均供热温度可达20~40℃,路基专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以自动化提供30℃、45℃、60℃等不同水平的日均供热温度,均可满足路基防冻胀要求。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可以为解决冻土区路基防冻胀问题提供一种新途径。

期刊论文 2021-06-29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01006.01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产品(地基和遥感观测)分析了近40 a (1979—2018年)西藏自治区气候和冰川冻土的变化状况及它们对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1979—2018年间藏北高原暖湿化,藏南暖干化。全区站点平均升温速率高达0.54℃·(10 a)-1;藏南降水略有减少而藏北降水增加;2)日照时数和风速普遍显著下降,但风速在2002年左右停止下降,2010年以后有所回升;3)在快速升温下,西藏地区冰川快速退缩,其中以藏东南地区和念青唐古拉山的退缩幅度最大,冰川最大减薄速率可达8.0 m·(10 a)-1;多年冻土所占面积约43%,但稳定性较弱,退化严重。冰川退缩和冻土退化在短期内对河流径流有所贡献。因此,过去40 a西藏太阳能和风能减少,水能因冰川冻土变化的贡献有所增加,但预测水能的未来变化比较困难。

期刊论文 2020-11-12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20101001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