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

冻土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对青藏铁路沿线冻结粉质黏土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三轴试验,重点研究了在长期动力荷载作用下与冻土承载性能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临界动应力与动回弹模量。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临界动应力确定方法,进而研究了围压水平对冻结粉质黏土临界动应力和动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冻土的围压水平可以显著强化其长期动力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冻土的动回弹模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冻土的动回弹模量随振动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趋于平稳的发展规律,而在本文试验加载范围内,动应力幅值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论文 2024-11-05

冻土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对青藏铁路沿线冻结粉质黏土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三轴试验,重点研究了在长期动力荷载作用下与冻土承载性能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临界动应力与动回弹模量。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临界动应力确定方法,进而研究了围压水平对冻结粉质黏土临界动应力和动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冻土的围压水平可以显著强化其长期动力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冻土的动回弹模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冻土的动回弹模量随振动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趋于平稳的发展规律,而在本文试验加载范围内,动应力幅值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论文 2024-11-05

冻土路基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对青藏铁路沿线冻结粉质黏土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三轴试验,重点研究了在长期动力荷载作用下与冻土承载性能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临界动应力与动回弹模量。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临界动应力确定方法,进而研究了围压水平对冻结粉质黏土临界动应力和动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冻土的围压水平可以显著强化其长期动力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冻土的动回弹模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冻土的动回弹模量随振动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趋于平稳的发展规律,而在本文试验加载范围内,动应力幅值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论文 2024-11-05

针对冻土地区的路基填料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填料中粉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黏粒的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为2.320 g/cm3,对应的粉黏粒含量为12%。粉黏粒含量与最佳含水率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粉黏粒掺量高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大,粉黏粒掺量低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回弹模量逐渐减小。在-5~0℃这个区间范围,土样的回弹模量快递下降,温度对土样的弹性模量显著。当粉黏粒掺量大于12%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较大,当粉黏粒掺量为9%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基本没有影响。

期刊论文 2023-05-06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3.05.019

针对冻土地区的路基填料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填料中粉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黏粒的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为2.320 g/cm3,对应的粉黏粒含量为12%。粉黏粒含量与最佳含水率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粉黏粒掺量高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大,粉黏粒掺量低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回弹模量逐渐减小。在-5~0℃这个区间范围,土样的回弹模量快递下降,温度对土样的弹性模量显著。当粉黏粒掺量大于12%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较大,当粉黏粒掺量为9%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基本没有影响。

期刊论文 2023-05-06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3.05.019

针对冻土地区的路基填料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填料中粉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黏粒的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为2.320 g/cm3,对应的粉黏粒含量为12%。粉黏粒含量与最佳含水率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粉黏粒掺量高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大,粉黏粒掺量低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回弹模量逐渐减小。在-5~0℃这个区间范围,土样的回弹模量快递下降,温度对土样的弹性模量显著。当粉黏粒掺量大于12%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较大,当粉黏粒掺量为9%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基本没有影响。

期刊论文 2023-05-06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3.05.019

文中以宽幅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将高液限土路基和上层填筑层融合为双层弹性体系,计算路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将路基层间的结合条件大于荷载边界条件作为目标,计算路基顶面综合回弹模量参数,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的控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程度的有效控制。

期刊论文 2022-12-13

文中以宽幅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将高液限土路基和上层填筑层融合为双层弹性体系,计算路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将路基层间的结合条件大于荷载边界条件作为目标,计算路基顶面综合回弹模量参数,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的控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程度的有效控制。

期刊论文 2022-12-13

文中以宽幅沥青路面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将高液限土路基和上层填筑层融合为双层弹性体系,计算路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将路基层间的结合条件大于荷载边界条件作为目标,计算路基顶面综合回弹模量参数,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的控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路面回弹弯沉程度的有效控制。

期刊论文 2022-12-13

依托吉舒高速公路工程,通过重复加载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承载比试验和导热性试验,研究分析了粉质黏土在不同木质素掺配比例、养生时间及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木质素改良粉质黏土的回弹模量减小;冻融循环作用下木质素改良粉质黏土的回弹模量及CBR减小幅度较小,导热系数随着木质素掺量增加而减小。木质素掺入路基土,提高了其抗冻性,降低了导热性,推荐季冻区粉质黏土路基最佳木质素掺量为4%。

期刊论文 2020-07-14 DOI: 10.15996/j.cnki.bfjt.2020.07.006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5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