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

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季节冻土的土壤呼吸动态,同时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气候,从而改变降水、蒸散过程等关键水文循环环节。因此,量化季节冻土的冻融过程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区域气候和水文循环的动态平衡十分关键。以澜沧江上游类乌齐县的季节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呼吸和冻融过程连续原位测量数据,建立不同冻融阶段的土壤呼吸单因子模型,分析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尺度和单次冻融过程的土壤呼吸通量均呈单峰变化,完全融化阶段的土壤呼吸贡献率约为94%;当土壤含水量大于0.09 m3·m-3时,土壤温度对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拟合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指数模型表现最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在融化阶段最高(43.21±4.72),完全融化阶段最低(2.71±0.17),总体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和土壤温度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暖湿化背景下的季节冻土区土壤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2-07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40366

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季节冻土的土壤呼吸动态,同时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气候,从而改变降水、蒸散过程等关键水文循环环节。因此,量化季节冻土的冻融过程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区域气候和水文循环的动态平衡十分关键。以澜沧江上游类乌齐县的季节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呼吸和冻融过程连续原位测量数据,建立不同冻融阶段的土壤呼吸单因子模型,分析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尺度和单次冻融过程的土壤呼吸通量均呈单峰变化,完全融化阶段的土壤呼吸贡献率约为94%;当土壤含水量大于0.09 m3·m-3时,土壤温度对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拟合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指数模型表现最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在融化阶段最高(43.21±4.72),完全融化阶段最低(2.71±0.17),总体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和土壤温度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暖湿化背景下的季节冻土区土壤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2-07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40366

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季节冻土的土壤呼吸动态,同时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气候,从而改变降水、蒸散过程等关键水文循环环节。因此,量化季节冻土的冻融过程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区域气候和水文循环的动态平衡十分关键。以澜沧江上游类乌齐县的季节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呼吸和冻融过程连续原位测量数据,建立不同冻融阶段的土壤呼吸单因子模型,分析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尺度和单次冻融过程的土壤呼吸通量均呈单峰变化,完全融化阶段的土壤呼吸贡献率约为94%;当土壤含水量大于0.09 m3·m-3时,土壤温度对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拟合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指数模型表现最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在融化阶段最高(43.21±4.72),完全融化阶段最低(2.71±0.17),总体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和土壤温度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暖湿化背景下的季节冻土区土壤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2-07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40366

为了研究四季变化过程中冰川梯度因子对其表面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利用七一冰川观测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的实时观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观测站地面高度分别为5、10、15、20 m和25 m处观测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土壤CO2浓度等因子在3、6、9、12月份的数据,以土壤CO2浓度、土壤水汽浓度表征土壤呼吸强度,获得了冰川表面土壤呼吸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土壤CO2浓度稳定在441.3μ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高水平,而土壤水汽浓度稳定在0.479 m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低水平。夏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在正午时间段呈正相关关系,在早晚时间段呈负相关关系。春秋两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的关系因时间段不同而不同。此外春秋两季由于存在逆温现象,以及融雪、太阳辐射等原因,其平均空气温度最高在观测点10 m处,最低在25 m处。研究所得的...

期刊论文 2022-02-21

为了研究四季变化过程中冰川梯度因子对其表面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利用七一冰川观测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的实时观测数据,整理分析了观测站地面高度分别为5、10、15、20 m和25 m处观测点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土壤CO2浓度等因子在3、6、9、12月份的数据,以土壤CO2浓度、土壤水汽浓度表征土壤呼吸强度,获得了冰川表面土壤呼吸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土壤CO2浓度稳定在441.3μ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高水平,而土壤水汽浓度稳定在0.479 mmol·mol-1,在四季中处于较低水平。夏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在正午时间段呈正相关关系,在早晚时间段呈负相关关系。春秋两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土壤呼吸强度与各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值的关系因时间段不同而不同。此外春秋两季由于存在逆温现象,以及融雪、太阳辐射等原因,其平均空气温度最高在观测点10 m处,最低在25 m处。研究所得的...

期刊论文 2022-02-21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组分的影响,探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旨在为火烧后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寒温带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2009年火烧迹地为对象,使用LI-8100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系统,于2016和2017年生长季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10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季节变化,比较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火烧木皆伐,2009C;火烧木择伐,2009S;火烧木未伐,2009N)与对照样地(未火烧未采伐,2009CK)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观测期内,4类样地土壤呼吸速率(RS)与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表现为2009S>2009N>2009CK>2009C;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 2016年表现为2009N>2009S>2009CK>2009C,2017年表现为2009CK>2009N>2009S>2009C。4类样地均呈土壤异养呼吸速率贡献率(C...

期刊论文 2021-10-11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组分的影响,探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相关性,旨在为火烧后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寒温带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林2009年火烧迹地为对象,使用LI-8100土壤呼吸速率测定系统,于2016和2017年生长季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10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季节变化,比较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火烧木皆伐,2009C;火烧木择伐,2009S;火烧木未伐,2009N)与对照样地(未火烧未采伐,2009CK)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观测期内,4类样地土壤呼吸速率(RS)与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表现为2009S>2009N>2009CK>2009C;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 2016年表现为2009N>2009S>2009CK>2009C,2017年表现为2009CK>2009N>2009S>2009C。4类样地均呈土壤异养呼吸速率贡献率(C...

期刊论文 2021-10-1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测定土壤呼吸、土壤温湿度变化,分析火干扰初期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组分变化,探讨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的相关性,寻找林火干扰恢复初期冻土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规律。结果表明:林火干扰当年对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的影响较小;随恢复时间的推移,火烧样地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逐渐增强。火干扰后恢复的前3年,火烧样地较未火烧样地相比,RS增加了13.14%,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增加了38.38%,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降低34.09%。林火干扰对土壤呼吸、土壤异养呼吸有增强作用,对土壤自养呼吸有抑制作用。林火干扰后,土壤异养呼吸的增加抵消土壤自养呼吸的减少,土壤深度为10 cm处的土壤温度(T10)、湿度(W10)均升高,RS、RH与T10的拟合度增强,RA与T10

期刊论文 2021-09-07 DOI: 10.13759/j.cnki.dlxb.2021.08.015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测定土壤呼吸、土壤温湿度变化,分析火干扰初期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组分变化,探讨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的相关性,寻找林火干扰恢复初期冻土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规律。结果表明:林火干扰当年对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的影响较小;随恢复时间的推移,火烧样地土壤呼吸与土壤异氧呼吸逐渐增强。火干扰后恢复的前3年,火烧样地较未火烧样地相比,RS增加了13.14%,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H)增加了38.38%,土壤自养呼吸速率(RA)降低34.09%。林火干扰对土壤呼吸、土壤异养呼吸有增强作用,对土壤自养呼吸有抑制作用。林火干扰后,土壤异养呼吸的增加抵消土壤自养呼吸的减少,土壤深度为10 cm处的土壤温度(T10)、湿度(W10)均升高,RS、RH与T10的拟合度增强,RA与T10

期刊论文 2021-09-07 DOI: 10.13759/j.cnki.dlxb.2021.08.015

【目的】研究北极地区表层季节性融解冻土(活跃层)及埋藏于其下深层永久冻土(永冻层)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组差异和活性甲烷氧化微生物。【方法】在相距2700 km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典型冻土区,共获得4个活跃层及4个永冻层土壤。模拟北极夏季近原位温度(10°C)培养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呼吸强度;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H4示踪土壤甲烷氧化微生物核酸DNA;结合高通量测序16S rR N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PCR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活跃层和永冻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揭示活性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果】西伯利亚冻土区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挪威斯瓦尔巴岛地区,其平均速率相差高达17倍。冻土区活跃层呼吸速率高于永冻层,活跃层约为61–7293 nmol CO2/(g dws·d),而永冻层约为47–523 nmol CO2/(g dws·d)。相应的,在所有活跃层中均发现变形菌和酸杆菌门共计10个微生物科的丰度显著高于永冻层,其中Hyphomicrobiaceae、...

期刊论文 2017-04-1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058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2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