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3

使用大气–海洋环流模式CESM1.2.2,在不同的轨道配置情况下,对晚奥陶纪地球气候进行一系列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球轨道变化可以使局地年平均温度变化幅度超过5.5℃,季节温度变化幅度超过23℃,岁差变化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影响小于0.2℃;当地球自转轴倾角从22.5°变为24.5°时,由于高纬度接收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增加,加上冰雪的反馈,全球平均温度可以增加约1℃。地球轨道变化对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有限,但对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岁差的变化能够控制热带辐合带的南北移动,地球自转轴倾角增大可以使两极地区降水增多,两者共同影响全球的降水分布。地球轨道变化对季风区的分布格局影响很大,岁差的变化使全球季风区面积变化幅度超过40%,中–高纬度季风区还受到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影响,面积变化幅度可达到约10%。尽管晚奥陶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超过18℃,但在大部分轨道配置情况下,南极附近的大陆仍然有深厚的积雪,具备形成广泛冰盖的潜力。

期刊论文 2024-09-2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4.084

使用大气–海洋环流模式CESM1.2.2,在不同的轨道配置情况下,对晚奥陶纪地球气候进行一系列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球轨道变化可以使局地年平均温度变化幅度超过5.5℃,季节温度变化幅度超过23℃,岁差变化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影响小于0.2℃;当地球自转轴倾角从22.5°变为24.5°时,由于高纬度接收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增加,加上冰雪的反馈,全球平均温度可以增加约1℃。地球轨道变化对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有限,但对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岁差的变化能够控制热带辐合带的南北移动,地球自转轴倾角增大可以使两极地区降水增多,两者共同影响全球的降水分布。地球轨道变化对季风区的分布格局影响很大,岁差的变化使全球季风区面积变化幅度超过40%,中–高纬度季风区还受到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影响,面积变化幅度可达到约10%。尽管晚奥陶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超过18℃,但在大部分轨道配置情况下,南极附近的大陆仍然有深厚的积雪,具备形成广泛冰盖的潜力。

期刊论文 2024-09-2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4.084

使用大气–海洋环流模式CESM1.2.2,在不同的轨道配置情况下,对晚奥陶纪地球气候进行一系列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球轨道变化可以使局地年平均温度变化幅度超过5.5℃,季节温度变化幅度超过23℃,岁差变化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影响小于0.2℃;当地球自转轴倾角从22.5°变为24.5°时,由于高纬度接收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增加,加上冰雪的反馈,全球平均温度可以增加约1℃。地球轨道变化对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有限,但对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岁差的变化能够控制热带辐合带的南北移动,地球自转轴倾角增大可以使两极地区降水增多,两者共同影响全球的降水分布。地球轨道变化对季风区的分布格局影响很大,岁差的变化使全球季风区面积变化幅度超过40%,中–高纬度季风区还受到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影响,面积变化幅度可达到约10%。尽管晚奥陶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超过18℃,但在大部分轨道配置情况下,南极附近的大陆仍然有深厚的积雪,具备形成广泛冰盖的潜力。

期刊论文 2024-09-2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4.08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