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1

共检索到 1

选择大兴安岭冻土区典型泥炭地作为实验地,从2012年开始,在连续9 a的5~9月(植物生长季),向实验地中的9块样地输入外源氮,外源氮输入水平分别为6 g/(m2·a)氮、12 g/(m2·a)氮和24 g/(m2·a)氮;2020年8月13日,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外源氮输入下实验地0~20 cm深度和20~40 cm深度土壤中碳、氮含量和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后,实验地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碳含量无显著变化,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显著增大,2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显著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24 g/(m2·a)氮时,0~2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磷含量显著减小;随着外源氮输入量的增大,0~40 cm深度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逐渐减小;当外源氮输入量为12 g/(m2·a)氮时,20~40 cm深度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0~20 cm深度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显著减小;随着外源氮输入量的增大,0~40 cm深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氮含量逐渐增大;...

期刊论文 2022-05-10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2.02.007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条  共1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