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大兴安岭地表反照率对森林火灾的响应变化规律,以2003年“5·5”大兴安岭金河林业局森林火灾为例,基于全球陆表卫星数据集(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 GLASS)地表反照率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数据对森林火灾发生后的地表反照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后火烧迹地地表反照率短期(1 a内)降低,而在中长期(10 a)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0.001 2/a);(2)这种中长期的地表反照率升高趋势受同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与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植被恢复过程密切相关,并且过火区域地表反照率升高与LAI增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82 (p<0.01));(3)植被的积雪掩模效应进一步导致积雪覆盖期的火烧迹地地表反照率呈现更为显著的升高趋势。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地评价森林火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影响作用奠定了基础。
为了探究大兴安岭地表反照率对森林火灾的响应变化规律,以2003年“5·5”大兴安岭金河林业局森林火灾为例,基于全球陆表卫星数据集(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 GLASS)地表反照率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数据对森林火灾发生后的地表反照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后火烧迹地地表反照率短期(1 a内)降低,而在中长期(10 a)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0.001 2/a);(2)这种中长期的地表反照率升高趋势受同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与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植被恢复过程密切相关,并且过火区域地表反照率升高与LAI增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82 (p<0.01));(3)植被的积雪掩模效应进一步导致积雪覆盖期的火烧迹地地表反照率呈现更为显著的升高趋势。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地评价森林火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影响作用奠定了基础。
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相比,大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该地区多年冻土处理的成功经验相对偏少。本文结合国道332线阿库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的分布特征和地质勘察成果,并通过对已有的多年冻土筑路技术分析,得出了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方案,为大兴安岭地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相比,大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该地区多年冻土处理的成功经验相对偏少。本文结合国道332线阿库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的分布特征和地质勘察成果,并通过对已有的多年冻土筑路技术分析,得出了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方案,为大兴安岭地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土体在冻结状态具有极高的压缩模量,具有弹性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但是在冻土地温升高过程中,这种特征急剧衰减,产生蠕变和流变,建筑物地基强度降低,导致建筑物基础破坏。同时土体在冻结过程中产生的冻胀作用也将导致建筑物基础的破坏。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为高纬度低海拔多年冻土,其分布具有明显纬度地带性特点。本文在分析该区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冻土工程地质特点的基础上,对由于土体的冻胀和融沉导致的建筑物基础的危害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用热棒降低土体温度以保证多年冻土稳定及用排水的方法减少水对建筑物地基多年冻土影响的工程病害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