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相比,大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该地区多年冻土处理的成功经验相对偏少。本文结合国道332线阿库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的分布特征和地质勘察成果,并通过对已有的多年冻土筑路技术分析,得出了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方案,为大兴安岭地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在寒温带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地区的黑龙江省漠河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森林类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埋袋法,将4种树木3个径级(d)的根系(细根(d≤2 mm)、中根(2 mm
土体在冻结状态具有极高的压缩模量,具有弹性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但是在冻土地温升高过程中,这种特征急剧衰减,产生蠕变和流变,建筑物地基强度降低,导致建筑物基础破坏。同时土体在冻结过程中产生的冻胀作用也将导致建筑物基础的破坏。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为高纬度低海拔多年冻土,其分布具有明显纬度地带性特点。本文在分析该区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冻土工程地质特点的基础上,对由于土体的冻胀和融沉导致的建筑物基础的危害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用热棒降低土体温度以保证多年冻土稳定及用排水的方法减少水对建筑物地基多年冻土影响的工程病害处理措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冻结期长,气候恶劣,水雾充沛,仙气浓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造就和孕育了与众不同的土体,即多年冻土。本文论述了该区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分区论述;扼要地描绘了多年冻土的现象和多年冻土的成因;阐明了多年冻土的冻结作用及危害;分析了多年冻土的退化;最后提出了防治多年冻土的措施。
大兴安岭林区经过40多a的开发与建设,冻土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文章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冻土类型、特征的阐述,提出冻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