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种满足天山冰川冻土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构建要求的DNA提取方法,为低温乳糖酶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通过对DNA纯度与得率进行比较,从4种DNA提取方法中选择提取DNA得率和纯度最高的TEN法,进一步通过增加预处理、反复提取等步骤进行了改良和优化。SDS-CTAB法、TENP预处理法、TEN法和Zhou法4种提取方法中,TEN法的DNA得率为(392±44) ng/g冻土,A260/A280和A260/A230分别为(1.82±0.40)和(0.97±0.38),最接近理想指标。对TEN法进行优化改良发现,DNA得率最高达到(449±61) ng/g冻土,且A260/A280和A260/A230值分别为(1.92±0.15)和(2.03±0.31)。以16S rDNA和26S rDNA为引物的PCR扩增和酶切实验验证了所提取冻土宏基因组DNA的质量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的要求。改良优化过的TEN法是适合天山1号冰川冻...
【中文摘要】降雪转化成为冰川冰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冰川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目前国际冰雪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前缘和热点之一。雪冰过程研究依赖于长期定位的观测和资料积累,是传统冰川学研究较为薄弱方向。本项目依托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通过国际合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强关键观测与样品分析支撑,进一步深入开展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降雪成冰的物理化学过程观测研究。拟在弄清冰川积累区降雪沉积、次生变化及成冰的物理化学及冰雪记录形成的各种过程,探讨这些过程与区域环境及全球变化的联系。一方面对于资料相对匮缺的中亚地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降水中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碳气溶胶颗粒,痕量金属及人为污染等研究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对该地区冰芯记录的破译和代表性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所得到的研究规律和结果对其它地区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