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研究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的生长状态、更新苗生长和碳储量变化,探讨冻土与植被的依存关系,为今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经营提供参考。通过3年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兴安落叶松胸径、树高、生物量,更新苗的生长指标、枯损碳量和进阶碳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冻土活动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径阶组中不同活动层兴安落叶松生长趋势为CK> 2.0 m活动层>1.0 m活动层>0.5 m活动层,且差异性均为显著(P 2.0 m活动层> 1.0 m活动层> 0.5 m活动层,枯损碳量呈相反趋势(CK <2.0 m活动层<1.0 m活动层<0.5 m活动层)。因此,冻土活动层厚度的不同是影响兴安落叶松生长发育和碳储量释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今后高效经营大兴安岭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7-26

【目的】为了研究林火对于植被火后天然更新群落特征的影响。以寒温带多年冻土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后6年及火后14年植被天然更新群落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对燃烧生物量和物种重要值的计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经过轻、中、重度火烧后,火烧迹地的植被天然更新均主要以白桦、山杨等先锋树种更新为主。火烧迹地逐渐形成以小叶章和柳叶菜科为主的草本群落、以土庄绣线菊为主的灌木群落;在相同火烧程度下,火烧14年后的植被天然更新较火烧6年相比更趋于天然更新。【结论】森林火灾较重的区域,由于植被被完全破坏,导致土壤裸露,失去植物层的保护,影响了永冻土稳定性和持久性,导致冻土退化,森林发生次生演替,延长形成针叶林时间。森林作为该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森林群落的退化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环境。

期刊论文 2021-07-0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