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1)约10.0±0.8~11.0±1.3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2)在6.4±0.6~7.4±0.5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3)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1)约10.0±0.8~11.0±1.3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2)在6.4±0.6~7.4±0.5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3)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1)约10.0±0.8~11.0±1.3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2)在6.4±0.6~7.4±0.5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3)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冰芯高分辨率高保真地记录了过去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而冰芯精确定年是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演化的先决条件。通过回顾青藏高原冰芯定年的常用方法,提出了目前冰芯定年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通常的冰芯定年方法包括基于冰芯季节变化信号的数年层方法、放射性标志层定年、冰川流动模型、基于其他已知时间序列的对比定年,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最可靠的方法是数年层的方法,但受到冰川中下部年层逐渐减薄的制约,冰川流动模型主要应用于冰芯中下部定年,但存在不确定性较大而且难以验证的难题。未来冰芯学科发展对冰芯定年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测量技术与手段的突破,新的方法与技术开始在极地冰芯与高山冰芯定年研究中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冰芯连续测量技术(如冰芯同位素连续测量技术、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冰芯测量结果的时间精度,有可能把数年层的定年方法延推到冰芯底部;基于“原子阱痕量分析”(Atom Trap Trace Analysis,ATTA)的惰性气体(85Kr、81Kr、39Ar)放射性测年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由于惰性气体在大气中的稳定...
冰芯高分辨率高保真地记录了过去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而冰芯精确定年是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演化的先决条件。通过回顾青藏高原冰芯定年的常用方法,提出了目前冰芯定年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通常的冰芯定年方法包括基于冰芯季节变化信号的数年层方法、放射性标志层定年、冰川流动模型、基于其他已知时间序列的对比定年,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最可靠的方法是数年层的方法,但受到冰川中下部年层逐渐减薄的制约,冰川流动模型主要应用于冰芯中下部定年,但存在不确定性较大而且难以验证的难题。未来冰芯学科发展对冰芯定年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测量技术与手段的突破,新的方法与技术开始在极地冰芯与高山冰芯定年研究中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冰芯连续测量技术(如冰芯同位素连续测量技术、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冰芯测量结果的时间精度,有可能把数年层的定年方法延推到冰芯底部;基于“原子阱痕量分析”(Atom Trap Trace Analysis,ATTA)的惰性气体(85Kr、81Kr、39Ar)放射性测年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由于惰性气体在大气中的稳定...
冰芯高分辨率高保真地记录了过去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而冰芯精确定年是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演化的先决条件。通过回顾青藏高原冰芯定年的常用方法,提出了目前冰芯定年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通常的冰芯定年方法包括基于冰芯季节变化信号的数年层方法、放射性标志层定年、冰川流动模型、基于其他已知时间序列的对比定年,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最可靠的方法是数年层的方法,但受到冰川中下部年层逐渐减薄的制约,冰川流动模型主要应用于冰芯中下部定年,但存在不确定性较大而且难以验证的难题。未来冰芯学科发展对冰芯定年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测量技术与手段的突破,新的方法与技术开始在极地冰芯与高山冰芯定年研究中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冰芯连续测量技术(如冰芯同位素连续测量技术、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冰芯测量结果的时间精度,有可能把数年层的定年方法延推到冰芯底部;基于“原子阱痕量分析”(Atom Trap Trace Analysis,ATTA)的惰性气体(85Kr、81Kr、39Ar)放射性测年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由于惰性气体在大气中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