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内陆湖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及其潜在风险,在岱海冰封期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冗余性分析和污染物风险指数评价等方法,分析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岱海冰盖中微塑料丰度为283~1055n/L,主要检出形态与颜色分别为纤维状与黑色,粒径以<0.5mm为主;垂直方向上,上层冰与下层冰的微塑料丰度高于中层冰.微塑料丰度与总氮、氨氮与盐度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关系并不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冰封期岱海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已达中度污染,其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为探究内陆湖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及其潜在风险,在岱海冰封期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冗余性分析和污染物风险指数评价等方法,分析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岱海冰盖中微塑料丰度为283~1055n/L,主要检出形态与颜色分别为纤维状与黑色,粒径以<0.5mm为主;垂直方向上,上层冰与下层冰的微塑料丰度高于中层冰.微塑料丰度与总氮、氨氮与盐度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关系并不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冰封期岱海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已达中度污染,其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为探究内陆湖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及其潜在风险,在岱海冰封期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冗余性分析和污染物风险指数评价等方法,分析冰封期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岱海冰盖中微塑料丰度为283~1055n/L,主要检出形态与颜色分别为纤维状与黑色,粒径以<0.5mm为主;垂直方向上,上层冰与下层冰的微塑料丰度高于中层冰.微塑料丰度与总氮、氨氮与盐度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关系并不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冰封期岱海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已达中度污染,其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中文摘要】为研究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的冰期与间冰期气候旋回背景下千年甚至更短时间尺度上的气候不稳定性,本项目在内蒙古中部的岱海现代湖滩上进行了湖泊钻探、在甘肃靖远选取晚更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取样,着重对相当于末次冰期中的间冰阶,即深海氧同位素第3 期时段(MIS3,距今60-28 ka)进行了年代测定实验和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量。通过光释光年代学实验,初步获得了岱海80米岩芯的年代框架,确定钻孔底部年龄约为15万年;在靖远黄土剖面发现了光释光年龄明显偏低的现象,提出了适合于该地点的一套新的实验条件,纠正了年龄偏低的问题,得到了时间分辨率很高的绝对年龄数据,得以与极地冰芯粉尘记录进行对比;通过对岱海和周围现代样品比较系统的14C年代测定,结合湖水化学性质分析,确认了影响岱海沉积物的14C年代可靠性最主要的因素是湖泊硬水效应。岱海样品的孢粉、磁学、光谱和粒度等参数变化的初步对比表明,整体上没有显示出很强的协同变化,说明岱海地区在相当于MIS3时段经历了比其他地质记录中更加复杂的快速气候波动。考虑到该钻孔的钻取位置,已有数据表明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末次冰期内的湖泊仍有相当规模,这可能与降水带的变化有关。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