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 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 m2、方量约为2.74×10~5 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 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

期刊论文 2024-02-23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2204180003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 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 m2、方量约为2.74×10~5 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 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

期刊论文 2024-02-23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2204180003

藏东南尼都藏布流域冰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研究团队于2021年10月对流域内的塔弄错进行了水深测量和周边地貌环境调查。同时,利用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了尼都藏布流域的地表形变速率,以识别冰湖周边的潜在滑坡体、崩塌体等诱灾因素。最后,基于数值模型RAMMS和波浪传播模型,评估了不同情景下崩塌体入湖和水量变化对冰湖溃决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弄错的最大水深为29.45 m,平均水深为15.21 m,水量为1 820 842 m3。塔弄错周边5个不稳定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将来可能会成为触发塔弄错溃坝的外界诱因。模型模拟显示,塔弄错在入湖崩塌体质量增加或水量增加情况下,产生的洪峰流量、溃口深度和坝顶承受的压力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在冰湖溃决风险评估工作中重点关注周边有崩塌隐患点且水量持续增长的冰湖,并实时观测崩塌区的动态变化,为下游及时做好冰湖溃决洪水的避险提供预警信息。

期刊论文 2023-10-07

藏东南尼都藏布流域冰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研究团队于2021年10月对流域内的塔弄错进行了水深测量和周边地貌环境调查。同时,利用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了尼都藏布流域的地表形变速率,以识别冰湖周边的潜在滑坡体、崩塌体等诱灾因素。最后,基于数值模型RAMMS和波浪传播模型,评估了不同情景下崩塌体入湖和水量变化对冰湖溃决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弄错的最大水深为29.45 m,平均水深为15.21 m,水量为1 820 842 m3。塔弄错周边5个不稳定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将来可能会成为触发塔弄错溃坝的外界诱因。模型模拟显示,塔弄错在入湖崩塌体质量增加或水量增加情况下,产生的洪峰流量、溃口深度和坝顶承受的压力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在冰湖溃决风险评估工作中重点关注周边有崩塌隐患点且水量持续增长的冰湖,并实时观测崩塌区的动态变化,为下游及时做好冰湖溃决洪水的避险提供预警信息。

期刊论文 2023-10-07

为充分发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优势,探索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文章以高分二号(GF-2)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中巴公路G314沿线奥依塔克—塔合曼段(简称"奥-塔段")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冻融泥流、冰湖溃决、冰碛物长程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1∶50 000详细解译,共圈定灾害点146处,结合实地验证结果,综合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给出了防治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巴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GF-2数据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论文 2021-09-30

为充分发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优势,探索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文章以高分二号(GF-2)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中巴公路G314沿线奥依塔克—塔合曼段(简称"奥-塔段")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冻融泥流、冰湖溃决、冰碛物长程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1∶50 000详细解译,共圈定灾害点146处,结合实地验证结果,综合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给出了防治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巴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GF-2数据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论文 2021-09-30

基于地质概况和遥感影像,初步预测了齐都雄久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史,结果表明:近些年,齐都雄久沟一直伴有小型泥石流,未产生过大型泥石流,未来仍有爆发小型泥石流的潜力,极端工况下,存在爆发大型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的可能。其演化过程大致分为未堵江、局部堵江和完全堵江,每个阶段产生了相应的地表生态效应。

期刊论文 2021-08-11

基于地质概况和遥感影像,初步预测了齐都雄久沟泥石流—堰塞湖演化史,结果表明:近些年,齐都雄久沟一直伴有小型泥石流,未产生过大型泥石流,未来仍有爆发小型泥石流的潜力,极端工况下,存在爆发大型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的可能。其演化过程大致分为未堵江、局部堵江和完全堵江,每个阶段产生了相应的地表生态效应。

期刊论文 2021-08-11

河流水沙研究一般忽略冬季河冰对泥沙输运、河床侵蚀和岸滩崩塌的影响,但北方河流如黄河等冬季冰期的防凌减灾和河道的演变均不能忽略河冰过程,亟需研究河冰全过程影响下的水冰沙耦合作用机理。本文首先总结了河冰水力学的理论发展,针对北方河流建立了二维水冰沙耦合数学模型,包括二维水沙数值模块、河冰动力学模块和岸滩侵蚀模块,并介绍了该耦合模型的求解步骤和方法。研究表明:通过三个模块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反馈,该数学模型具备模拟冰塞冰坝等极端工况下的水流变化、河冰堆积和释放、泥沙运动、河床冲淤和岸滩侵蚀等过程的能力。该模型将水沙理论和河冰理论结合起来,可用于北方河流全季节与河冰生消全过程的水冰沙耦合过程模拟,为北方河流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期刊论文 2021-03-15 DOI: 10.13243/j.cnki.slxb.20200844

河流水沙研究一般忽略冬季河冰对泥沙输运、河床侵蚀和岸滩崩塌的影响,但北方河流如黄河等冬季冰期的防凌减灾和河道的演变均不能忽略河冰过程,亟需研究河冰全过程影响下的水冰沙耦合作用机理。本文首先总结了河冰水力学的理论发展,针对北方河流建立了二维水冰沙耦合数学模型,包括二维水沙数值模块、河冰动力学模块和岸滩侵蚀模块,并介绍了该耦合模型的求解步骤和方法。研究表明:通过三个模块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反馈,该数学模型具备模拟冰塞冰坝等极端工况下的水流变化、河冰堆积和释放、泥沙运动、河床冲淤和岸滩侵蚀等过程的能力。该模型将水沙理论和河冰理论结合起来,可用于北方河流全季节与河冰生消全过程的水冰沙耦合过程模拟,为北方河流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期刊论文 2021-03-15 DOI: 10.13243/j.cnki.slxb.20200844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2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