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本文以青藏铁路为例,对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状况对工程扰动及气候变化特征响应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内容具体涵盖了青藏铁路沿线路基浅层地表温度分布、路基内多年冻土上限变化以及路基热变化对气候的响应等几方面内容,经过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希望后期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期刊论文 2016-05-18 DOI: 10.13751/j.cnki.kjyqy.2016.08.116

基于青藏铁路沿线长期地温监测资料,对天然场地及铁路路基下部的浅层地温、多年冻土上限及下伏冻土地温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状况对于工程扰动及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监测结果表明,路基修筑后边坡热效应显著,由此导致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状况的不对称分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块石路基修筑后,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抬升显著,其中阴坡路肩下抬升幅度普遍较阳坡路肩下显著.普通路基修筑后,在年平均地温低于?0.6~?0.7℃的地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有不同程度的抬升,而在年平均地温高于?0.6℃的地区下部冻土上限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阳坡路肩下降幅显著.受块石层冷却降温作用,低温冻土区块石路基下部浅层冻土地温有明显降温过程,而在高温冻土区这一降温趋势只存在于阴坡路肩下.对于普通路基,多年冻土上限抬升后,浅层冻土地温存在一定的升温过程.对于气候变暖,低温冻土区多年冻土的响应主要集中体现在冻土升温上,而高温冻土区多年冻土的响应则主要表现为冻土上限下降,冻土厚度减小.基于上述监测结果,可将目前青藏铁路路基热状况分为稳定型(低温冻土区块石路基)、亚稳定型(低温冻土区普通路基及高温冻土区块石路基...

期刊论文 2013-04-17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