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冻土区埋地含双腐蚀管道的抗震性能问题,以含双腐蚀管道、保温层及季节性冻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粘弹性边界条件施加在土体周围以保证模型的准确合理,分析了在差异性冻胀和地震波作用下,含不同腐蚀参数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腐蚀长度与腐蚀深度的增加,R1点处轴向应变峰值发生改变,腐蚀长度的变化使R1点峰值最大改变为从-0.005 4增大到-0.001 75,增加了0.003 65,腐蚀深度的变化使R1点峰值最大改变为从0.002 14减小到-0.005 4,减小了0.007 54;与腐蚀长度相比,腐蚀深度对腐蚀区中心位置的von Mises等效应力与轴向应变的影响较大;在地震波作用过程中,双腐蚀之间依然存在相互作用,腐蚀间距的增加会减轻腐蚀之间的相互作用,R1点处von Mises等效应力先于R2,R3点超过参考应力形成破坏;不同地震波作用在腐蚀缺陷处所引起的破环形式不同;将von Mises等效应力超过参考应力作为管道安全评价标准是偏于安全的。该研究...
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的现场勘查研究,统计了管道运营以来出现的冻土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冻胀、融沉、水毁、冻胀丘、冰椎等.在研究区域特定的气候背景下,管道的修建和季节性变化的正油温运营,破坏了管道周围冻土的水热平衡,使得管道周围土体出现差异性冻胀和融沉,这种差异性位移量的累积对管道安全稳定长期运营造成了威胁.以管道里程MDX364处的冻胀丘为例,利用探地雷达进行了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管道周围存在的融区为冻胀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水源补给通道,管道的热影响加速了冻胀丘的发展和消融,2014年3-10月管道周围地表产生的差异性位移超过了1.1 m.针对该次生开放型季节冻胀丘,提出了修筑或疏通管道附近的排水通道、钻孔放水和保温排水渗沟等防治措施.研究成果能为中俄原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冻土区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